小儿夜惊

0
110
views

「夜惊」是在睡眠中发生的现象,见于3-8岁的儿童,并非由恶梦所致,相反,更是因为儿童进入无梦的深层睡眠才会出现。

上11时左右,就读于幼稚园高班,一向健康活泼的儿子,突然在沉睡中坐了起来,脸上充满了惶恐,虽然是茫然地睁着眼睛,双目无神向前凝视,但对于身边竭力地安抚他的父母却视而不见,并且用力地推开我们,不断地发出恐惧的哀嚎,终至把晚餐所吃的东西吐到满床肮脏,人才开始渐渐清醒过来,惊惶失措的情绪方能平静下来,回复安宁的睡眠。翌日早上醒来后,被问及昨晚惊醒的经过,他却完全记不起了。

这种状况在过去一年多来经常发生,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好发于3-8岁小孩子的睡眠行为障碍,称作夜惊(Night Terror)。

无梦期

估计大约2-3%的儿童曾经历这种情况,发生率在男生略高于女生。夜惊发作多出现于入睡后第一个小时左右,最迟不超过2小时,此时人脑正处于沉睡阶段(本阶段中脑电图呈Delta波形)。由于小孩子比成年人有更多的Delta睡眠期,因此比成年人更容易发生夜惊。又由于Delta睡眠期内是不会作梦的,因此夜惊的现象,并非因作恶梦(Nightmare)所致。

发生夜惊时,小孩往往呈现躁动不安、呼吸急促、瞳孔放大、脸色苍白、脉搏加速、盗汗等症状,持续数分钟后,即自行消失,恢复平静的睡眠。因为夜惊发生在沉睡阶段,所以极难唤醒患者。夜惊的致病机转,迄今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小孩发育阶段神经生理功能暂时性失调有关,并非肇因于心理压力或情绪困扰,当到达青春期时,神经生理发育成熟后,夜惊现象自然会不治而愈。

临床上,鉴别恶梦(Nightmare)与夜惊(Night Terror)有其重要性。恶梦好发于黎明前快速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 Sleep)阶段,而夜惊多发生在睡眠后的一小时左右。因此,小孩醒后也大多仍能记得恶梦中的情境,但对于夜惊发作的内容,醒后却完全无法回忆。夜惊有较多肢体动作,但作恶梦时却没有。作恶梦现象与儿童日间情绪压力有密切关系,因此,经常作恶梦的儿童,需要专业心理辅导,但夜惊患者则不需要。

Delta波

人在静态时脑波变慢,当达到4HZ以下,便成为Delta波,通常人在熟睡无梦(第三、四睡眠阶段)状态,脑袋便会出现Delta波。

预防和治疗

增加小孩子一天中睡眠的总时数,可达到减少Delta睡眠的分量。换言之,睡眠时间愈充足,睡眠愈浅,愈不容易发生夜惊。另外,小孩通常在每天晚上同一时段中发生夜惊,医学界建议在夜惊即将发生前30分钟左右把孩子唤醒,带他下床并与他交谈,保持他清醒约5分钟后,叫他再回到床上去睡,即可让他安睡一整夜。一旦夜惊已经发作,则不宜将患者强行唤醒,因为这样做反而会使发作时间延长。由于夜惊与梦游(Night Walk)的致病机转非常类似,要注意防止夜惊合并梦游发作时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3

睡眠周期(Sleep Cycle)

一夜正常的睡眠通常会出现4-5个Sleep Cycle,每个Cycle分为非快速动眼期(Non Rapid Eye Movement,NREM)和快速动眼期(Rapid Eye Movement,REM)。

NREM约维持80-120分钟,REM约20-30分钟,从NREM到REM为一个Cycle,每夜重复4-5次,而REM会于睡眠后段渐渐增长。

Cycle不同期及阶段的特征:
NREM第一阶段:醒觉与睡眠的过渡期,主要是导入睡眠,占睡眠的2-5%。
NREM第二阶段:浅睡,提供肌肉和脑部休息,占睡眠50%。以上两段睡眠较易惊醒。NREM第三、四阶段:熟睡,是生理机能的修复期,占睡眠的15-20%。
REM:是熟睡阶段,但脑电波却类似清醒状态,而骨骼肌张力松弛。一般人做梦都在这阶段。REM的功能尚未确定,但相信是与资料处理和记忆整合有关,是必须的阶段,剥夺了可能会引起精神变化。

专家将这个循环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睡期,介乎于醒与睡之间。 非快速动眼期(NREM)
第二阶段浅睡期
第三阶段熟睡期
第四阶段深睡期
第五阶段 做梦期 快速动眼期(REM)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