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夜驚

0
236
views

「夜驚」是在睡眠中發生的現象,見於3-8歲的兒童,並非由惡夢所致,相反,更是因為兒童進入無夢的深層睡眠才會出現。

上11時左右,就讀於幼稚園高班,一向健康活潑的兒子,突然在沉睡中坐了起來,臉上充滿了惶恐,雖然是茫然地睜著眼睛,雙目無神向前凝視,但對於身邊竭力地安撫他的父母卻視而不見,並且用力地推開我們,不斷地發出恐懼的哀嚎,終至把晚餐所吃的東西吐到滿床骯髒,人才開始漸漸清醒過來,驚惶失措的情緒方能平靜下來,回復安寧的睡眠。翌日早上醒來後,被問及昨晚驚醒的經過,他卻完全記不起了。

這種狀況在過去一年多來經常發生,我們知道這是一種好發於3-8歲小孩子的睡眠行為障礙,稱作夜驚(Night Terror)。

無夢期

估計大約2-3%的兒童曾經歷這種情況,發生率在男生略高於女生。夜驚發作多出現於入睡後第一個小時左右,最遲不超過2小時,此時人腦正處於沉睡階段(本階段中腦電圖呈Delta波形)。由於小孩子比成年人有更多的Delta睡眠期,因此比成年人更容易發生夜驚。又由於Delta睡眠期內是不會作夢的,因此夜驚的現象,並非因作惡夢(Nightmare)所致。

發生夜驚時,小孩往往呈現躁動不安、呼吸急促、瞳孔放大、臉色蒼白、脈搏加速、盜汗等症狀,持續數分鐘後,即自行消失,恢復平靜的睡眠。因為夜驚發生在沉睡階段,所以極難喚醒患者。夜驚的致病機轉,迄今尚未完全明瞭,可能與小孩發育階段神經生理功能暫時性失調有關,並非肇因於心理壓力或情緒困擾,當到達青春期時,神經生理發育成熟後,夜驚現象自然會不治而愈。

臨床上,鑑別惡夢(Nightmare)與夜驚(Night Terror)有其重要性。惡夢好發於黎明前快速動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 Sleep)階段,而夜驚多發生在睡眠後的一小時左右。因此,小孩醒後也大多仍能記得惡夢中的情境,但對於夜驚發作的內容,醒後卻完全無法回憶。夜驚有較多肢體動作,但作惡夢時卻沒有。作惡夢現象與兒童日間情緒壓力有密切關係,因此,經常作惡夢的兒童,需要專業心理輔導,但夜驚患者則不需要。

Delta波

人在靜態時腦波變慢,當達到4HZ以下,便成為Delta波,通常人在熟睡無夢(第三、四睡眠階段)狀態,腦袋便會出現Delta波。

預防和治療

增加小孩子一天中睡眠的總時數,可達到減少Delta睡眠的分量。換言之,睡眠時間愈充足,睡眠愈淺,愈不容易發生夜驚。另外,小孩通常在每天晚上同一時段中發生夜驚,醫學界建議在夜驚即將發生前30分鐘左右把孩子喚醒,帶他下床並與他交談,保持他清醒約5分鐘後,叫他再回到床上去睡,即可讓他安睡一整夜。一旦夜驚已經發作,則不宜將患者強行喚醒,因為這樣做反而會使發作時間延長。由於夜驚與夢遊(Night Walk)的致病機轉非常類似,要注意防止夜驚合併夢遊發作時可能發生的意外傷害,並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3

睡眠周期(Sleep Cycle)

一夜正常的睡眠通常會出現4-5個Sleep Cycle,每個Cycle分為非快速動眼期(Non Rapid Eye Movement,NREM)和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REM)。

NREM約維持80-120分鐘,REM約20-30分鐘,從NREM到REM為一個Cycle,每夜重複4-5次,而REM會於睡眠後段漸漸增長。

Cycle不同期及階段的特徵:
NREM第一階段:醒覺與睡眠的過渡期,主要是導入睡眠,佔睡眠的2-5%。
NREM第二階段:淺睡,提供肌肉和腦部休息,佔睡眠50%。以上兩段睡眠較易驚醒。NREM第三、四階段:熟睡,是生理機能的修復期,佔睡眠的15-20%。
REM:是熟睡階段,但腦電波卻類似清醒狀態,而骨骼肌張力鬆弛。一般人做夢都在這階段。REM的功能尚未確定,但相信是與資料處理和記憶整合有關,是必須的階段,剝奪了可能會引起精神變化。

專家將這個循環分成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 睡期,介乎於醒與睡之間。 非快速動眼期(NREM)
第二階段淺睡期
第三階段熟睡期
第四階段深睡期
第五階段 做夢期 快速動眼期(REM)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