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是現代殺手病,病發每每有奪命可能,就算能及時送院救治,仍可能留下後遺症,言語障礙及吞咽困難是中風患者最常見的後遺症,影響患者的溝通及生活質素。醫學界研究利用高頻磁場刺激,希望幫助患者重新控制肌肉活動。
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2009-2010年度資料,香港每年約有23700宗腦中風個案,估計其中大約有11850位中風病患者可能在出院時仍有吞咽障礙。過去的研究顯示,約有50%慢性腦中風患者將罹患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礙,另有30%患者有語言問題。
甚麼是吞咽障礙?
吞咽障礙的定義是,食物由口腔到胃的移動過程發生困難,食物或食物渣滓有機會誤入呼吸道,從而增加鯁塞或令患者出現肺炎的風險,嚴重可以致死。吞咽障礙的徵狀可分為非臨床徵狀(平日可見)及臨床徵狀(餵餐時可見)兩種。
非臨床徵狀
- 體重持續減輕
- 無氣力的咳嗽
- 說話口齒不清
- 重複性患上肺炎
臨床徵狀
- 怕要進食及拒絕進食
- 咀嚼/進食緩慢
- 感覺有食物鯁在喉嚨
- 重複吞咽才能吞下同一口食物/液體
- 氣喘/呼吸困難
- 食物倒流到鼻或口腔
- 需要飲水沖走食物
- 新技術治障礙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言語及聽覺科學系吞咽研究所正為中風患者研發新的吞咽障礙治療方法。一種名為高頻透顱磁場刺激技術(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被引進,以直接對腦中特定區域發出磁性脈衝來治療吞咽困難。TMS是一種無創性的腦刺激方法,以磁力共振掃描立體導航,用磁場轉化為電流的原理,針對刺激大腦皮層負責控制吞咽活動功能的區域來調節大腦皮層的神經活動,此技術亦有研究用於治療抑鬱症。而rTMS(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則是重複多次治療,近年已有證據支持rTMS用於治療腦中風所引起的語言及吞咽障礙的成效。
治療法
TMS系統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可發出電流的主機;二是磁圈(Coil)。治療是先由主機發出電流,通過磁圈產生磁場,利用金屬線圈直接對腦中特定區域發出強力但短暫的磁性脈衝,在人腦的神經線路上引發微量的電流。
一般人的吞咽能力受制於腦部的前方神經,所以向患者受損的腦部神經進行磁場刺激,能直接而集中地影響腦神經細胞,從而變更腦部運動,令舌頭恢復活動,改善病人的吞咽問題及說話能力。
為甚麼要使用rTMS?
單一次磁場刺激(Single-pulse)的TMS只能產生即時效果,rTMS(Repetitive TMS)是以連續且帶有規律的磁性脈衝引起行為改變,這種行為效果與單一磁場刺激不同,在進行rTMS的短時間內,rTMS能夠阻斷或抑制某個大腦的功能。
目前TMS主要應用在探討語言、運動、神經傳導時間、精神病等範疇。在使用的安全性問題上,TMS不會產生長期神經心理上的效果,過去研究指單次磁場刺激並不會產生副作用,可是亦有一些研究指出某些受試者使用rTMS可能會產生痙攣,而這些受試者通常有癲癇家族史。正在服食抗抑鬱藥及體內植入心臟起搏器的病人,不適宜使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