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食療調理月經

0
1731
views

每月的生理期不適為不少年輕女性帶來不便和煩惱,現時市面上治療及止痛的方法和藥物很多,但不少女性都傾向中藥食療調理。

經是女性有規律的、周期性的子宮出血,月月如期,經常不變,故又稱「月信」、「月事」或「月水」。在中醫的理論中,月經是在腎氣的主導下,由天癸(腎精腎氣充盛到一定程度時體內出現具有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一種精微物質)起決定性作用,使任通沖盛,氣血調和,作用於胞宮,從而調控子宮月事依時而下。

正常的月經一般每月一次,周期為28天左右,行經3-7天,經量中等,經色暗紅而無血塊,質地不稀不稠。

月經失調

月經失調即是指月經的周期、經期、經量、經質發生異常的情況,或伴隨月經周期出現明顯症狀為特徵的疾病。

  • 周期異常 —— 包括月經先期(月經周期提前),月經後期(月經周期延後)和月經先後無定期(月經周期或提前或延後)。
  • 經期異常 —— 有經期延長(月經行經時間超過7天以上)。
  • 經量異常 —— 包括月經過多(月經量明顯增多);月經過少(月經量明顯減少)和崩漏(月經量多而不止或淋漓不盡)。

常見的月經失調還包括經間期出血(排卵期出現周期性的少量陰道出血)和痛經(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

失調多因臟腑失調或氣血不和

臟腑失調

以腎虛、脾虛和肝鬱較為常見。脾腎虧虛多見月經周期不定、月經量少色淡;肝鬱常見經色紫紅有塊,伴胸脅作脹。

氣血不和

包括氣虛、氣滯;血虛、血熱、血寒和血瘀等。氣血虧虛常見月經色淡質稀;血熱常伴經量多色紅質稠;血寒常見量少色黯,喜溫畏寒;血瘀常伴月經量多,色紫黯、質稠有血塊。

調理

中醫治療月經失調的特點是結合月經期、量、色、質的變化和患者的全身症狀來判斷中醫的証型。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補腎、健脾、疏肝和調理氣血。

同時,治療月經失調要順應月經周期中陰陽氣血的變化規律,經期時避免過寒過熱、大辛大散,以免滯血或動血;經後要調補,勿濫攻;經前宜疏導,勿濫補。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治療重點,青春期少年重治腎,生育期重治肝,更年期重治脾。

食療

根據以上的中醫治療特點,調理月經的食療和湯譜也以補腎健脾,調和氣血為目的。以下介紹兩款食療湯譜,1-2人的分量,以供大家參考。

熟地黃耆雞湯

材料:雞半隻、熟地五錢、黃耆五錢、枸杞子二錢、生薑適量、紅棗三枚。
功效:補益氣血,調理月經。
適宜:氣弱血虛的月經失調

丹參首烏排骨湯

材料:排骨半斤、丹參五錢、制何首烏四錢、陳皮二錢、生薑適量、紅棗三枚。
功效:補血活血,調理月經。3

 

備註: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


網頁:www.ucn.org.hk/?c=chinese_med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Instagram:instagram.com/ucn_healthcare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