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需要充足的休息

0
3623
views

現今許多都市人都受腳部疾患困擾,臨床的常見病及多發病 —— 足底筋膜炎是導致足跟痛的主要原因。

底筋膜炎是指足底筋膜和周圍的軟組織因過度拉扯及受壓,造成創傷或勞損所引致的炎症。

常見的病因

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如徒步爬山、跑步、逛街、經常提著重物行走等等活動;或者長期穿著不適當的鞋子,如鞋底過硬過高、鞋身太緊或常穿「人字拖鞋」等等,均會導致小腿腓腸肌和腿筋過緊,以致足底筋膜長期受壓,容易引起足底的急性和慢性損傷,從而導致足底筋膜炎。此外,個人因素也會引致足底筋膜炎,例如體重超標、扁平足及高弓足等,即使沒有長時間站立,但這些先天性的因素,都會令足底受壓出現勞損。

常見症狀

足底筋膜炎常是隱性發作,緩慢發病,少數患者因過度運動而發病。急性損傷多為足跟著力處疼痛,檢查時見足跟腫脹,按壓時感到痛楚,以致行動不便。慢性患者起病緩慢,典型症狀為晨起下地時疼痛感覺明顯,主因為經過整晚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負重,會處於較為縮短的狀態,故此當晨起下床踏地時,負重增加會對足底筋膜產生牽拉,進而引起疼痛。足底筋膜炎的疼痛位置在足跟和地面接觸面的內側,壓下去會有一個明顯的壓痛點。稍微活動後,足底筋膜會變得較鬆,症狀從而緩解。但若過度行走,足底筋膜被牽拉的次數漸增,症狀又會再現。

中醫治療

在中醫學中,足底筋膜炎屬於「傷筋」及「筋痺」範疇。足部氣血運行受到以上因素阻礙,筋脈痺阻,肌肉筋骨失養,不榮則痛而引發本病。患者可用針灸治療,於然谷、金門、僕參、申脈、昆侖及阿是穴等穴施行針灸以緩解疼痛,治療時用毫針平補平瀉法,再用艾條溫和灸,發揮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治療作用。再配合一些活血通絡止痛的中藥湯劑和泡腳方劑效果更佳。

泡腳湯劑:止痛浴足湯

材料:尋骨風15g、雞血藤20g、川芎15g、川牛膝15g、黃柏10g、伸筋草30g、王不留行15g。
做法:把中藥放入鍋中後加入涼水,先用涼水浸泡藥物約30分鐘,然後用大火煎煮,待水沸後改用小火,煎煮約30分鐘,煎至2000毫升左右,水溫保持在40攝氏度上下為宜,泡至水涼即可。
功效:活血祛瘀,通絡止痛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因每位患者的情況不同,如有需要請諮詢註冊中醫師)

改善方法:

  1. 跟腱牽拉:患者面向牆壁站立,雙手貼於牆上,雙腿以弓箭步站立,身體向前傾,牽拉腓腸肌時,後腳應有緊繃感,維持10秒後放鬆,左右腳重複10次。
  2. 足底筋膜牽拉:膝蓋伸直,身體保持前傾狀態,用毛巾包覆足部,雙手抓住毛巾兩端,然後稍用力拉毛巾將腳趾向胸部方向牽拉,左右腳接替進行,感受腳底部的伸展牽拉,每次堅持10秒後放鬆,每側足部重複10次,此動作可以減輕筋膜緊繃,增加筋膜彈性。

預防措施:

  1. 避免刺激運動、長時間站立或行走。避免赤腳踏地和行走於凹凸不平的地面(健康步道: 鵝卵石路)。做足底按摩時,力度不要過大,感覺舒適便可。
  2. 減輕負重:把體重控制於正常範圍,足部負擔就會減輕。盡量避免提重物以減少足部的負擔。
  3. 使用矯正鞋墊:尋求專業足部人員的幫助,選擇適合自己腳形的鞋子和鞋墊。
  4. 穿著舒適的鞋子:鞋內要有腳心部凸起結構,後跟部柔軟性要高,具有減震效果。女性不要穿過高的高跟鞋,長者最好選擇鬆軟的休閒鞋。3

備註: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
網頁:www.ucn.org.hk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