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子宮肌瘤

0
1602
views

子宮肌瘤是良性腫瘤,由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而成,故又稱子宮平滑肌瘤。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多見的腫瘤,多發於30-50歲之間。根據大量解剖檢查,30歲以上的婦女約有20%在子宮內有大小不等,單個或多個肌瘤存在,但因症狀不明顯,未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宮肌瘤(纖維肌瘤、子宮纖維瘤)的成因甚多,歷代醫家均有論述,總而言之,本病的發生主要因生產、經行不慎,風、寒、濕、熱之邪內侵,或七情、飲食內傷,臟腑功能失調,氣機阻滯,瘀血,濕濁等有形之邪內生,停積小腹,腹結不解,日積月累逐漸而成。

現代醫學對本病的發病機理尚無定論,但臨床資料表明,子宮肌瘤的生長和發生與雌激素有關。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常與肌瘤的生長部位、大小、生長速度有關,大多數患者無明顯症狀,常在婦科檢查時偶然發現。

臨床主要有7類症狀

  1. 月經改變:是最為常見的症狀,較大的肌層內肌瘤表現為月經量多,黏膜下肌瘤則表現為出血多或不規則出血,漿膜下肌瘤則較少有月經變化。
  2. 腹部腫塊:肌瘤增大後可在下腹部摸到腫物,尤其在清晨膀胱充盈時,子宮位置上升則腫物更為明顯。
  3. 壓迫症狀:腫瘤增大可壓迫附近器官而產生多種症狀。子宮前壁肌瘤壓迫膀胱、尿道,引起尿頻、尿急、尿瀦留,後壁肌瘤可引起大便困難。
  4. 疼痛:肌瘤本身不引起疼痛,一般常見下腹墜脹,腰背痠痛。漿膜下肌瘤發生蒂扭轉時可出現急性腹痛。肌瘤紅色變性時,腹痛劇烈且伴發熱。
  5. 陰道分泌物增多:常見於較大肌壁間肌瘤,由於子宮腔增大,腺體分泌增加而致白帶增多,黏膜下肌瘤伴感染時,白帶為炎性排液,量亦多。
  6. 不孕症:由於肌瘤壓迫輸卵管,或宮腔變形以致妨礙受精卵著床。
  7. 貧血:若肌瘤引起長期月經過多則易導致繼發性貧血,嚴重時可出現全身乏力,臉色蒼白,氣短、心慌等症狀。

臨床上西醫多數根據年齡和症狀分別採取激素治療,對症治療,手術治療,以及放射治療。

中醫則是從肝鬱、瘀血、痰濕方面著手,在臨床上,若肌瘤小,又無症狀,一般不需西醫治療,短期服用中藥就可以了,尤其是近絕經年齡的患者,在絕經後,肌瘤自然萎縮或消失。每3-6個月到醫生處檢查一次,如有肌瘤增大或症狀明顯,可考慮長期服用中藥或進一步治療。

康復注意要點:

  • 加強營養,多食蔬菜、水果,有些食品如海帶,本身就有散結軟堅的作用,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油膩性食品。
  • 月經期要注意衛生,每天清洗外陰和勤換經墊及內褲,經量多時,應絕對臥床休息,必要時採取頭低足高位置,注意觀察患者臉色、神態、苔、脈變化及血壓情況,當然這些都必須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必要做好輸血、輸液準備。
  • 加強精神調節,紓緩情緒,避免精神緊張,安慰患者,解釋病情,消除患者對出血多的恐懼和顧慮(由家屬配合進行)。
  • 平時注意觀察自己有無急性腹痛或壓迫症狀,防止肌瘤扭轉及變性。本症若能配合中醫治療,多數預後良好,保守治療絕經後隨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肌瘤大都隨之逐漸萎縮,僅有0.5%的患者可發生癌變,所以,患者也應該重視這種病症。3

煎藥的學問

香港很多中醫強調一次性煎煮,並說再後煎無效,或增加副作用。實驗數據證實,很多藥材是在第三次的煎煮時,才能將有效成分煎熬出來,第一次的煎煮只能針對花類、芳香性藥物、葉類等,而這類藥材在時間超過10-15分鐘後,則破壞其有效成分,所以,必須在第一次煎時就倒出來,以保這類藥物的成分不被破壞。而樹枝、根類及貝殼類,即使先煎,有時在第二次煎煮中也根本沒有溶解於水中,醫生的一張處方多數都不是單味,就是表症之類(外感或咳嗽)也有礦產類及貝殼類藥材,它們的種類是繁多的,化學成分就更為複雜。

國內的醫學院研究了40多年,實驗證明了的數據,已不是傳統中醫所想當然的家庭式觀念了。至於浸泡,簡單地說,就是所有藥材都是乾燥物,水浸後體積充分膨脹,高溫下有效成分就容易出來,反之,有效成分不容易釋出來。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