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論痛經

0
416
views

婦女在月經前後或經期出現下腹部輕度腫脹,並非病理性的。如果疼痛及其他症狀,甚者出現嘔吐、手足厥冷等症,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並需要服藥,則稱之為痛經。

醫認為痛經是一種臨床症狀,而不是獨立的疾病,它可以由多種因素引起,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是月經期腹痛不伴有盆腔器質性病變,又稱為功能性痛經;繼發性痛經是月經期腹痛伴有盆腔器質性病變,如盆腔炎、子宮黏膜下肌瘤等,又稱器質性痛經。本篇僅討論功能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多發生於年輕、未婚或已婚未孕的女性。據文獻報道,初潮後第一年內發生原發性痛經的佔75%。實驗研究已證明子宮肌肉的過度收縮及伴隨的子宮缺血是引起痛經的主要病理、生理變化。此外,尚有卵巢內分泌、宮頸因素、血管加壓素、神經和精神因素等,也能引起痛經的發生。

臨床表現為痙攣性疼痛,常在陰道流血發生前數小時出現,在行經第一天疼痛達高峰,持續時間長短不一,以數小時至2-3天不等。疼痛程度也因人而異,可表現為輕微痙攣性疼痛,嚴重時患者臉色蒼白,四肢發冷,甚至虛脫。

疼痛一般位於下腹部,也可放射至背部及大腿部。若為膜樣痛經,在排出大塊脫落子宮內膜前疼痛加劇,一旦排出,疼痛則迅速減輕。症狀在年輕時較重,隨年齡增大,症狀逐漸減輕。痛經是一種臨床症狀,不是獨立疾病,很多器質性病變,如盆腔炎、子宮肌瘤等疾病也在經期伴有腹痛,因此,在臨床上根據症狀和體徵,做必要的婦科檢查,否則,易導致誤診,加重病情。

經行腹痛

本病屬「經行腹痛」範疇,由情志所傷,起居不慎或六淫為害等不同病因,素體因素,經期及經期前後特殊生理環境的變化導致「不榮」或「不通」。釋證分虛實兩類,包括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濕熱瘀阻、氣血虛弱、肝腎虧損等證型。

中醫治療時也根據女性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採用相應的藥物。一般月經周期分為經前、經期、經後、平時四個時期,婦女不同時期的生理、病理特點不同,在臨床上用藥及治療時也多有其特殊性。

《內經》有言:「治病必求於本」。審證求因,有的治療,這是肯定的。但本病的主要表現在一個「痛」字,如何及時解除病人的痛苦,也不容忽視。中醫是以「急則治標,緩者治本」的原則,並不主張用鎮靜麻醉之品,因為鎮靜之品,往往導致血液凝滯,反而形成瘀血阻塞胞脈,愈治愈痛。

當疼痛劇烈難忍的時候,治標是必要的,但只是權宜之計,關鍵還在治本,所以應按照上述月經周期的四個階段及分證型辨證論治。

診療提示

平時應注重鍛鍊身體以增強體質,生活有規律,消除恐懼心理,避免精神緊張,過度勞累。在月經期,應禁止劇烈活動,忌食生冷油膩飲食,禁用冷水洗浴,疼痛時可熱敷下腹。對於全身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貧血等患者,應及時治療。以下提供三款輔助家庭治療,以供參考。

三花調經茶

材料:月季花3g、凌霄花1g、玫瑰花3g、紅糖15g。
製法:將三味花及紅糖放入杯內,用沸水泡10分鐘,以此代茶常飲,月經前三日開始,連續五天,以三個月經周期為一個療程。
禁忌:血虛、孕婦不宜。
主治:適用於血瘀型原發型痛經。症見月經期下腹疼痛、拒按,經行不暢,經色紫暗,夾有血塊,塊下痛減。

糯米阿膠粥

材料:糯米50g、阿膠30g。
製法:將糯米加500ml水煮粥,另將阿膠用黃酒隔水加溫調溶,待粥煮熟後加調開的阿膠一起服用,經期過後可以經常服用,以觀察月經,約兩個月為一個療程。
禁忌:白帶過多,濕熱者不宜。
主治:氣血虛弱之痛經,經血一二天或經期小腹隱痛,喜揉按,月經量少色淡質薄,或神疲乏力,臉色無華,氣血不足之症狀。

溫經止痛袋

材料:吳茱萸30g、公丁香10g、歸尾30g、粗粒海鹽100g。
製法:將歸尾輾碎,加入上述藥物及海鹽一起經火大炒至熱,將藥物放入雙層棉布袋內,紮緊袋口。
用法:患者仰臥床上,取溫熱之熱袋(以可接觸手背部溫度為宜),燙敷臍部及痛處,注意不要燙傷,並蓋被靜臥片刻,如一次未愈,待藥袋轉涼時可再炒熱藥物繼續敷。
禁忌:有皮膚疾患者及濕熱型不宜
主治:原發型痛經,證屬寒凝血瘀者。症見月經來潮前或經期小腹冷痛,熱敷痛減,或經色暗紅,夾有瘀塊,或經色如黑豆汁,伴有四肢發涼,畏寒怕冷。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