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药的问题

0
7287
views

不要以为西药才有防腐剂,中药用的是天然药材,更需防腐,否则容易发霉虫蛀;除防腐剂,其他添加剂及品种不纯不正,也是现代中药未能发挥良好功效的原因。

个病人在中国大陆感染风寒,病好之后咳嗽未好,在上海市中医医院看诊,那里的医生写了一张药方,不过是几味简单的中药,其中包括黄耆及良姜。医生著病人连喝三剂,若是喝了不见好就回来覆诊。病人在上海药房执药,依方煮药,吃了三剂,咳嗽便消,认为药方有效,而且操作简单,遂留下药方以备不时之需。

今个冬天,病人身在香港却又再染上感冒,病后又犯咳,想起了旧药方,急忙拿到药房去配药。药材舖的人看见药方虽然有点不太高兴,倒也照方执药。只是病人一看,其中除黄耆与上海药房的外形不同外,最匪夷所思的是良姜,香港药房给予的竟是干姜。病人奇问,为何不用良姜用干姜。药房掌柜答:用干姜更有效。病人哭笑不得,无法之下唯有死马当作活马医,拿回家中照煮如仪。说也奇怪,虽然功效不及在上海明显,吃了三剂后,倒也一样止嗽。

上海医师处方的良姜其实是高良姜,香港药房没有良姜便把干姜拿来代用,虽然药效不及良姜,但仍有作用,原因是良姜与干姜性质较相近,若是换了其他药物,结果却未必相同。事实上,中医中药流传几千年,有些古旧资料药方已不可考,且中药品种繁多,当中不乏李代桃僵,更不乏误食误用,难免导致治疗效果差异明显。除了经常冯京作马凉外,香港中药还有其他品种不正及防腐漂白的问题。

漂白及防腐添加剂

中药材性质复杂,品种繁多,贮藏保管是技术性强的工作,传统经验远不能适应今天的中药需求和发展,国内药学工作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有干燥技术气幕防潮、空调贮藏、气体灭菌、低温冷藏、蒸气加热、无菌包装等。尽量避免添加剂以保持药材的有效成分及洁净度,炮制药材常加有防腐添加剂,例子有:川贝、白术、玉竹、北沙参、淅贝、百合、桔梗、山药(淮山)、当归、菊花、川芎及丹参。

品种不正

除了炮制品种及添加漂白防腐剂外,本港中药常有品种不正,如误品、混淆品、伪品等等问题。

中药的品种复杂,几乎每一味药都涉及品种问题,因为重视中药的生品品种是保证中药含有大体一致的总有效成分的基本前提。国内自1956年始,成立了以东南西北为地区的四所中医院校(上海、广州、成都、北京),至今已遍及全国,药典也每五年修改一次。90年代出版的《中药大辞典》(中国)就收集了5700余种,国内的专家教授们亦花了多年心血,形成了一套常用药的规范,反观本港中医,则民间、祖传、学院各派尚未统一用药,有时会出现医师无奈,病人无知,配药无规范的「三无」状态。这里举几个常出现混淆的例子。

大蓟与小蓟
大蓟:菊科植物的全草入药,又名虎蓟。
小蓟: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入药,又名猫蓟。

本港则大小蓟不分,也非全草入药,古时《名医别录》以混称,明代《本草纲目》已从植物来源、功效应用开始区分。

石斛

扁柏当侧柏叶:本港处方写侧柏叶,付的是混淆品,必须写扁柏才能付正品侧柏叶。即是说,很多药材舖是误把扁柏当成侧柏叶。

石斛:本港处 方品种不应入药材,石斛有二十多种植物来源,正品的石斛碱在高温下容易被破坏,故打成粉末服用为本港特色。

鸡血藤与红藤:本港处方应付有误。例:若医嘱写鸡血藤,药房付正品红藤;须写「血风藤」,药房才会付正鸡血藤。然而,若医嘱写红藤,药房则会付另类红藤混淆品。红藤属木通科植物,性凉,为清热解毒之用;鸡血藤属豆科植物,性温,为行血补血之用。

山慈菇:兰科植物。本港多用百合科植物丽江山慈菇(光慈菇),两者均有毒性,国内曾发生中毒事故。

板蓝根:正品应为十字花科菘蓝的根部,本港的板蓝根通用马鞭科植物路边青的根,为混淆品。

地肤子:本港均使用混淆品。

贯众:品种近三十种以上,本港也有混淆品,东北贯众甚至有毒。

白头翁:品种极不统一,植物来源复杂。本港均使用混淆品,正品较少。

川牛膝

白前:本港非正品鹅管白前。

川牛膝:本港多为伪品(大型中医院可要求正品)。

菊花:本港处方以菜菊入方剂,误。

银柴胡:本港品种渗杂。

木通:一定要来货写明川木通。

桑寄生:本身含有毒性,品种较多,马桑寄生(寄生在马桑树)国内曾有中毒反映。

石苇:品种复杂,国内实验证明,各类品种效果相差很大,以庐山石苇效果最佳。

海藻:本港市面的海藻含盐量甚高,不符合中药海藻的临床应用。

姜黄:品种复杂,也存伪品,本港也有混淆品。 

龙胆:曾在香港有伪品误入,发生事故。

细辛:用地上部分,并须写明用辽细辛或东北细辛。

紫苑:本港紫苑非正品,国内代用品较多,国家药材收购部门只限于收购正品紫苑。

威灵仙:本港曾发生事故,国内部分地区也有同名异品入药,本品含白头翁素和白头翁醇,为有毒成分,过量会引起中毒。

饮片切制无规格

由于中药材本身的特性及炮制、制剂、调剂的需要,每一味药都有一定的饮片标准规格,有薄片(2mm以下),此类药材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煮出,例如:白芍,中药方剂学中的群方之冠「桂枝汤」中桂枝、白芍配伍,香港的桂枝饮片是薄片,而白芍却又厚又长,很难煎出药味,但桂枝是芳香药物,这样的片形配伍根本达不到临床效果。其实厚片(4mm)类药材质地疏松,切薄片易碎不成片,粉性大,并煮时易糊化,如天花粉,还有直片、斜片、段、块、丝等等。中药饮片规格不能商品化,一定要保持饮片在煎煮的实际临床效果,才能使香港的中医发展走向正规化。3

 

相关文章:漫谈香港中药的炮制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