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养心安神,多会想起酸枣仁,其实另一种常用中药柏子仁也具有相同效果,柏子仁丸更是治疗失眠的常用药,除此之外,柏子仁还可润肠,对纾缓便秘亦有助益。
大时大节,少不免大鱼大肉,中医认为吃太多易伤脾胃,容易导致上火,出现肠燥便秘,这便是广东人在过年节时吃太多煎炸食物后常会喝些清热凉茶的原因。凉茶虽可清热,却不可缓解便秘,果仁类中药有滋补之效,更多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中药柏子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成熟种仁,于秋、冬两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后除去种皮。柏子仁外形呈长卵形或长椭圆形,黄白或淡黄棕色,质软含丰富油脂,气微香,味淡。柏子仁别名很多,例如柏实、柏子、柏仁,亦因为它来自柏科植物侧柏的关系,所以又称为侧柏子。侧柏在中国各地都有栽种,主产山东、河南、河北、陕西、云南等。
柏子仁性甘平,无毒,归心、肾、大肠经,功能养心安神,止汗,润肠。由于有养心安神之效,多用于治阴血不足,心神失养的虚烦失眠、心悸怔忡。此外柏子仁甘润,有润肠通便之效,也适用于肠燥便秘。《神农本草经》谓「主惊悸,安五藏(脏),益气,除湿痺」。《日华子本草》则说可治风、润皮肤。柏子仁更有益智宁神,助脾滋肝及泽润皮肤之效,可说适宜一家大小。
各家论述
- 《本草纲目》:「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其气清香,能透心肾,益脾胃,盖上品药也,宜乎滋养之剂用之。」
- 《药品化义》:「柏子仁,香气透心,体润滋血。同茯神、枣仁、生地、麦冬,为浊中清品,主治心神虚怯,惊悸怔忡,颜色憔悴,肌肤燥痒,皆养心血之功也。又取气味俱浓,浊中归肾,同熟地、龟板、枸杞、牛膝,为封填骨髓,主治肾阴亏损,腰背重痛,足膝软弱,阴虚盗汗,皆滋肾燥之力也。味甘亦能缓肝,补肝胆之不足,极其稳当,但性平力缓,宜多用之为妙。」
- 《本草备要》:「凡补脾药多燥,柏子仁润药而香能舒脾,燥脾药中兼用最良。」
- 《本经逢原》:「柏子仁,《本经》言除风湿痺者,以其性燥也。《经疏》以为除风湿痺之功非润药所能,当是叶之能事。岂知其质虽润而性却燥,未有香药之性不燥者也。昔人以其多油而滑,痰多作泻忌服,盖不知其性燥而无伤中泥痰之患,久服每致大便燥结,以芳香走气而无益血之功也。」
现代化学分析柏子仁含柏木醇、谷甾醇和双萜类成分,含皂苷、脂肪油及少量挥发油。能养心安神,敛汗,润肠通便。主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盗汗,肠燥便秘。可作内服或煎汤,制霜或入丸、散。柏子仁虽然是中药,但用于「治疗」的目的却远不及用于药膳的普遍,一般使用多加在膳食之中,使用层面相当普遍,我们不难在各类膳食或是汤类中发现。
常用方
柏子养心丸
出处:《体仁汇编》
功能主治:劳欲过度,心血亏损,精神恍惚,夜多怪梦,怔忡惊悸,健忘遗泄,常服宁心定志,补肾滋阴。
组成:柏子仁、枸杞子、麦门冬(去心)、当归、石菖蒲、茯神、玄参、熟地、甘草。
制法:将柏子仁、熟地蒸过,捣烂如泥,余药研末和匀,炼蜜为丸。每日服。
柏子仁丸
出处:《妇人良方》
功能主治:血虚有火,月经耗损,渐至不通,羸瘦而生潮热,思虑过度,经闭成痨。
组成:柏子仁、牛膝、卷柏各五钱,泽兰叶、川续断各二两,熟地黄三两。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米饮送下,兼服泽兰汤。
失眠食疗
柏子仁粥
材料:柏子仁、粳米、蜂蜜。
做法:粳米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沥干水分。将柏子仁拣净,拍碎。取锅放入冷水、粳米及柏子仁,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煮至粥,适量加入蜂蜜调匀。
用药禁忌
《本草经集注》:谓恶菊花。由于柏子仁有润肠通便作用,便溏及痰多者忌服。
《本草经疏》:「柏子仁体性多油,肠滑作泻者勿服,膈间多痰者勿服,阳道数举、肾家有热、暑湿甚泻,法咸忌之。」
《得配本草》:「痰多,肺气上浮,大便滑泄,胃虚欲吐,四者禁用。」
柏子仁的食疗方很多,功效也是比较多样,具体应如何使用,要看身体需要的程度,最好当然是咨询中医师的意见。柏子仁虽然有宁心安神的效用,但是使用在治疗失眠上,效果还是较弱,不及酸枣仁和夜交藤的药效,但是可合并使用。对于既有失眠又有便秘的长者,可选择使用柏子仁,对于一些常有腹泻的长者或病人,使用柏子仁则切切留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