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西藥才有防腐劑,中藥用的是天然藥材,更需防腐,否則容易發霉蟲蛀;除防腐劑,其他添加劑及品種不純不正,也是現代中藥未能發揮良好功效的原因。
有個病人在中國大陸感染風寒,病好之後咳嗽未好,在上海市中醫醫院看診,那裡的醫生寫了一張藥方,不過是幾味簡單的中藥,其中包括黃耆及良薑。醫生著病人連喝三劑,若是喝了不見好就回來覆診。病人在上海藥房執藥,依方煮藥,吃了三劑,咳嗽便消,認為藥方有效,而且操作簡單,遂留下藥方以備不時之需。
今個冬天,病人身在香港卻又再染上感冒,病後又犯咳,想起了舊藥方,急忙拿到藥房去配藥。藥材舖的人看見藥方雖然有點不太高興,倒也照方執藥。只是病人一看,其中除黃耆與上海藥房的外形不同外,最匪夷所思的是良薑,香港藥房給予的竟是乾薑。病人奇問,為何不用良薑用乾薑。藥房掌櫃答:用乾薑更有效。病人哭笑不得,無法之下唯有死馬當作活馬醫,拿回家中照煮如儀。說也奇怪,雖然功效不及在上海明顯,吃了三劑後,倒也一樣止嗽。
上海醫師處方的良薑其實是高良薑,香港藥房沒有良薑便把乾薑拿來代用,雖然藥效不及良薑,但仍有作用,原因是良薑與乾薑性質較相近,若是換了其他藥物,結果卻未必相同。事實上,中醫中藥流傳幾千年,有些古舊資料藥方已不可考,且中藥品種繁多,當中不乏李代桃僵,更不乏誤食誤用,難免導致治療效果差異明顯。除了經常馮京作馬涼外,香港中藥還有其他品種不正及防腐漂白的問題。
漂白及防腐添加劑
中藥材性質複雜,品種繁多,貯藏保管是技術性強的工作,傳統經驗遠不能適應今天的中藥需求和發展,國內藥學工作者在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有乾燥技術氣幕防潮、空調貯藏、氣體滅菌、低溫冷藏、蒸氣加熱、無菌包裝等。盡量避免添加劑以保持藥材的有效成分及潔淨度,炮製藥材常加有防腐添加劑,例子有:川貝、白朮、玉竹、北沙參、淅貝、百合、桔梗、山藥(淮山)、當歸、菊花、川芎及丹參。
品種不正
除了炮製品種及添加漂白防腐劑外,本港中藥常有品種不正,如誤品、混淆品、偽品等等問題。
中藥的品種複雜,幾乎每一味藥都涉及品種問題,因為重視中藥的生品品種是保證中藥含有大體一致的總有效成分的基本前提。國內自1956年始,成立了以東南西北為地區的四所中醫院校(上海、廣州、成都、北京),至今已遍及全國,藥典也每五年修改一次。90年代出版的《中藥大辭典》(中國)就收集了5700餘種,國內的專家教授們亦花了多年心血,形成了一套常用藥的規範,反觀本港中醫,則民間、祖傳、學院各派尚未統一用藥,有時會出現醫師無奈,病人無知,配藥無規範的「三無」狀態。這裡舉幾個常出現混淆的例子。
大薊與小薊
大薊:菊科植物的全草入藥,又名虎薊。
小薊:菊科植物刺兒菜的全草入藥,又名貓薊。
本港則大小薊不分,也非全草入藥,古時《名醫別錄》以混稱,明代《本草綱目》已從植物來源、功效應用開始區分。
扁柏當側柏葉:本港處方寫側柏葉,付的是混淆品,必須寫扁柏才能付正品側柏葉。即是說,很多藥材舖是誤把扁柏當成側柏葉。
石斛:本港處 方品種不應入藥材,石斛有二十多種植物來源,正品的石斛鹼在高溫下容易被破壞,故打成粉末服用為本港特色。
「雞血藤與紅藤:本港處方應付有誤。例:若醫囑寫雞血藤,藥房付正品紅藤;須寫「血風藤」,藥房才會付正雞血藤。然而,若醫囑寫紅藤,藥房則會付另類紅藤混淆品。紅藤屬木通科植物,性涼,為清熱解毒之用;雞血藤屬豆科植物,性溫,為行血補血之用。
山慈菇:蘭科植物。本港多用百合科植物麗江山慈菇(光慈菇),兩者均有毒性,國內曾發生中毒事故。
板藍根:正品應為十字花科菘藍的根部,本港的板藍根通用馬鞭科植物路邊青的根,為混淆品。
地膚子:本港均使用混淆品。
貫眾:品種近三十種以上,本港也有混淆品,東北貫眾甚至有毒。
白頭翁:品種極不統一,植物來源複雜。本港均使用混淆品,正品較少。
白前:本港非正品鵝管白前。
川牛膝:本港多為偽品(大型中醫院可要求正品)。
菊花:本港處方以菜菊入方劑,誤。
銀柴胡:本港品種滲雜。
木通:一定要來貨寫明川木通。
桑寄生:本身含有毒性,品種較多,馬桑寄生(寄生在馬桑樹)國內曾有中毒反映。
石葦:品種複雜,國內實驗證明,各類品種效果相差很大,以廬山石葦效果最佳。
海藻:本港市面的海藻含鹽量甚高,不符合中藥海藻的臨床應用。
薑黃:品種複雜,也存偽品,本港也有混淆品。
龍膽:曾在香港有偽品誤入,發生事故。
細辛:用地上部分,並須寫明用遼細辛或東北細辛。
紫苑:本港紫苑非正品,國內代用品較多,國家藥材收購部門只限於收購正品紫苑。
威靈仙:本港曾發生事故,國內部分地區也有同名異品入藥,本品含白頭翁素和白頭翁醇,為有毒成分,過量會引起中毒。
飲片切制無規格
由於中藥材本身的特性及炮製、製劑、調劑的需要,每一味藥都有一定的飲片標準規格,有薄片(2mm以下),此類藥材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煮出,例如:白芍,中藥方劑學中的群方之冠「桂枝湯」中桂枝、白芍配伍,香港的桂枝飲片是薄片,而白芍卻又厚又長,很難煎出藥味,但桂枝是芳香藥物,這樣的片形配伍根本達不到臨床效果。其實厚片(4mm)類藥材質地疏鬆,切薄片易碎不成片,粉性大,並煮時易糊化,如天花粉,還有直片、斜片、段、塊、絲等等。中藥飲片規格不能商品化,一定要保持飲片在煎煮的實際臨床效果,才能使香港的中醫發展走向正規化。3
相關文章:漫談香港中藥的炮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