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茶組方各各不同
在香港這個地處嶺南之地的潮濕地方,涼茶比中國任何一個地方普遍,而且盛行不衰。眾多涼茶中,最為我們熟悉的首推「五花茶」。春夏潮濕,一杯清涼五花茶真可以帶來解熱去濕的功用。但是,五花茶究竟是甚麼花?不同地方喝的五花茶成分和功效又是否一樣?
五花茶,也有人稱為五樣花,是由五種花組成的涼茶,而不是由一種叫「五樣茶」的東西煮成。五花茶是中國傳統的涼茶,卻沒有固定的組方。最常見的組合是金銀花、白菊花、槐花、木棉花和雞蛋花這五種花。但是因為這些組方沒有受到特別的管制,有些商人會因應不同的功效而作修改,有時會換上其他的花來取代五花茶內的某一兩種,也有些販商會加多幾種花變成七種八種花茶,但是銷售時仍稱為五花茶。除此之外,有些藥材舖會根據顧客的要求而配上不同的藥物,甚至五種花與原來常用的五種完全不同,較常見加在五花茶中的還有款冬花和臘梅花。
金銀花
金銀花,又稱為忍冬花或是銀花。為忍冬科植物忍冬、紅腺忍冬、毛花柱忍冬及山銀花的花朵。分布於廣東、廣西、湖南、貴州等地。夏初開花,採收後去梗葉,曬乾便可入藥。金銀花性寒味甘,歸肺、心、胃經,功能清熱解毒,涼散風熱,可用於治風熱感冒,溫病發熱。
白菊花
白菊花為民間常用的稱謂,其實是菊花,為菊科植物菊的花。菊花品種繁多,最著名的有毫菊和杭菊,不同級別與檔次,價格相異甚大。菊花於秋天開花,可陰乾、曬乾、焙乾,花色有黃有白。白菊花性甘味苦,微寒,歸肺、肝經。功能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治目赤腫痛,風濕感冒。
槐花
槐花又名槐米或是炒槐花,是豆科落葉喬木槐樹的花蕾或花朵,大部分地區均有栽種,河北、河南、山東、廣東及廣西為主產區,夏秋季開花,採取花蕾後曬乾,可生用或炒炭用。槐花苦澀而寒涼,無毒,歸肝及大腸經,具涼血功能,治風熱目赤,此外,槐花更有止血功效,能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用於便血、痔血、吐血及肝熱赤目,頭痛暈眩。
木棉花
木棉花又稱為紅棉花,為落葉喬木,生於氣候乾熱的地方,分布在廣西、雲南、四川、廣東及福建,馬來西亞及中南半島也有見。春季開花,採收時除去雜質然後曬乾,可作藥用。木棉花性味苦涼,歸心、肝及肺經,功能清肺熱、肝熱、心熱,用於清熱及消化不良。
雞蛋花
雞蛋花又稱為緬槴,是夾竹桃科落葉喬木,產於熱帶地方,因花的顏色與蛋白相似而得名,花色悅目,常作為觀賞植物。雞蛋花花期長,由3-9月均見開花。雞蛋花味甘,性涼,歸肺及大腸經,功能清熱利濕,潤肺解毒,亦有解暑止咳作用。
除以上這五種花是五花茶最常見的組方外,另有葛花、款冬花和臘梅花也常有用作為五花茶的材料。
葛花
葛花,又稱野葛花,為多年生落葉藤本豆科葛屬植物野葛及甘葛藤的花。野葛在中國全國均有分布,以新疆及西藏品質較優;另外,甘葛藤則多見於廣西、四川及雲南等地。葛花味甘性平,歸胃經。特別之處是具有解酒毒,除胃熱的功效,常用於酒後煩渴、頭痛、嘔吐。
款冬花
款冬花又名冬花,是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常生於向陽溫暖的地方,主產於中國河南、甘肅、山西、陝西,湖北及湖南等地。花期為1-2月,常於12月花尚未出土時採挖,除去花梗後陰乾,可生用或以蜜炙用。款冬花性溫,味辛微苦,歸肺經,為治咳常用藥,藥性溫辛而潤,對寒咳尤佳,常與紫菀同用,能消痰下氣。
臘梅花
臘梅花又稱黃梅花或臘梅,為臘梅科植物臘梅的花蕾,在中國各地均有栽種,臘梅性喜陽光,耐陰耐寒,花期為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採收花蕾後曬乾或烘乾,可作藥用。臘梅花性涼味甘,歸肝、胃、肺經,功能解暑生津,清熱解毒,止咳順氣,可解暑熱心煩、百日咳、肝胃氣痛等症。
五花茶不宜隨便喝
相對於廿四味,五花茶無疑是較溫和的,但是由組方可見,大部分藥材的功能都是清熱解毒,五花茶還是偏向寒涼,小孩子和長者不宜多喝,而體質偏寒的人,也要小心。因為五花茶組方很具彈性,不少藥材舖常因應客人的要求而自創五花茶,或加或減,甚至五種花與傳統組方的完全不一樣,雖然說大多偏向溫和,卻因為不知道選方,所以也有一定危險。若要因應個人需求喝五花茶,最好找註冊中醫師配藥。另外,患有葡萄糖六磷酸鹽脫氫酶缺乏症(G6PD缺乏症,又名蠶豆症)的人喝涼茶時,先要搞清楚涼茶的成分,因為有些中藥會令患者出現急性溶血反應,嚴重時會出現呼吸急速,甚至有生命危險。
現時,在中國大陸有不少五花茶沖劑及五花茶顆粒,標榜美容清熱及可治療出疹,用者必須注意材料及產地,因為五花茶的配伍各各不同,且無一定標準,不同的沖劑和不同的顆粒,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藥物,為安全計,使用時最好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