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治性抑鬱症的新選擇

0
153
views

亞洲精神藥物學醫學會(AANP)在香港舉辦了一場名為「憂鬱病有得醫」活動,匯聚了精神科醫學專家,共同探討抑鬱症治療的最新進展,希望提高公眾對精神健康的認識,並打破有關的誤解。

會者之一,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高級顧問心理醫生李清特別關注一種常被誤解的症狀 —— 「微笑抑鬱症」。這種狀況下的患者表面上維持著快樂的外表,但實際上內心卻承受著巨大痛苦。患者的病徵包括極度疲倦和失眠,並會出現原因不明的身體不適。這些患者多數是完美主義者,對他人的評價十分敏感,但常常不願讓身邊的人擔心,於是以微笑掩飾內心的苦楚。及早識別這些隱藏症狀,並尋求專業幫助十分重要。

藥物治療的進展

精神科醫生張逸和闡釋了有關抗抑鬱藥物的發展歷史和里程裨。於50年代發現治療肺結核的藥物Iproniazid可擁有提升情緒的奇效後,抗抑鬱藥的起源「單胺理論」便開始逐步形成。根據此理論基礎,現時大部分抗抑鬱藥物都是通過調整大腦內的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經傳遞物質,幫助改善情緒。從60年代到2000年代,抗抑鬱藥物的種類不斷發展,包括三環類抗抑鬱藥(Tricyclic Antidepressant,TCA)、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Serotonin and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NRI)、非典型抗抑鬱藥及其他新型藥物。

針對嚴重抑鬱

針對頑固性或嚴重抑鬱症,近年出現了一種新型谷氨酸類藥物Esketamine。有別於以往利用「單胺理論」的抗抑鬱藥物,Esketamine針對大腦內的谷氨酸系統,能夠更快緩解抑鬱症狀。現時亦有愈來愈多歐美國家使用迷幻性藥物(Psychedelic Drug)治療抑鬱症,但須注意被濫用的風險。在未來隨著醫學藥物研究發展,將會大大增加我們對精神醫學了解,從而幫助更多患者踏上更快更完善的康復之路。

Esketamine為噴鼻劑,作為新型的谷氨酸類藥物是難治型抑鬱症的一種好選擇。不過,選擇接受Esketamine治療之前,必先好好與醫生了解治療方法的好與壞。

非藥物治療的探索

精神科醫生傅子健探討了各種對抗抑鬱症的非藥物治療方法,強調全方位治療的重要性。這些療法包括心理治療,例如認知行為療法(CBT)、人際關係療法(IPT)和心理分析法(PAT)等。另外,傳統腦電盪(ECT)及新興的腦磁激療法(TMS)也是治療抑鬱症的有效方法。傅醫生強調,抑鬱症是多樣性的腦部病變。現代科學對大腦功能的認知為患者帶來更多治療選擇和更有效的、更個體化方案,期望社會大眾放下歧視和偏見,讓潛在患者可以走出陰霾,及早求醫。

亞洲精神藥物學醫學會會議最後呼籲公眾積極參與精神健康的推廣,並採納先進的治療方式,鼓勵與會者探索更多改善抑鬱症狀的方法,為患者帶來希望並構建康復的道路。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