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肉增心血管及糖尿病風險

0
674
views

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分析逾440萬人的研究數據,確立紅肉攝取量愈高,心血管病和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亦愈高。研究結果已於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發表。

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全球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二型糖尿病是心血管病常見的共患病,也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紅肉作為一種常見的膳食成分,對個人健康和全球公共健康的影響日益受到關注。由於過往類似的研究樣本數量相對較少而出現不盡相同的結論,東西方之間不同飲食文化是否存在差異,亦未有納入探討範圍,因此,進行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有助整合紅肉的攝取與心血管病和二型糖尿病的關連證據。

4百萬個硏究樣本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團隊大規模分析逾440萬人的研究數據,結果確立紅肉攝取量愈高,心血管病和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亦會愈高。例如每天每多攝取50克加工紅肉,心血管病風險可增加26%,二型糖尿病風險增加44%(附錄甲)。東方飲食文化以穀物為主、多蔬菜少紅肉;相比西方飲食文化以紅肉為主、少攝取蔬菜和穀物,患上心血管病和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為低。

研究團隊檢索了四個數據庫(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後,最後納入43項針對心血管疾病的觀察性研究(樣本數總計4,462,810)及針對二型糖尿病的23項研究(樣本數1,738,672)。以每日多進食100克未加工紅肉及每日多進食50克加工紅肉計算,研究表明隨著紅肉(無論是加工或未加工)攝取量增多,心血管病和二型糖尿病風險亦隨之增加(附錄甲和乙)。

研究團隊亦比較了東西方飲食文化中風險的差異;西方飲食文化中加工紅肉、牛油、高脂肪奶製品及精製穀物攝取較多;東方飲食中全穀物、蔬菜和海鮮攝取較多。在比較過25個源於美國、澳洲、英國、法國及德國等具有西方飲食文化的研究,以及五個源於中國、日本、西非、韓國及新加坡等具有東方飲食文化的研究後,研究團隊分析出每日多進食50克加工紅肉及每日多進食100克未加工紅肉,在東方飲食文化下,因每日多攝取加工紅肉而引致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比率為0.96;在西方飲食文化下的風險比率則為1.51(附錄丙),而因每日多攝取未加工紅肉所致的中風風險比率,在東方飲食文化下為0.71,在西方飲食文化下為1.13(附錄丙),顯示東方飲食文化帶來的中風及二型糖尿病風險比率低於西方。研究團隊認為,東方飲食文化中,蔬菜及海鮮攝取量較高,紅肉相對較少,是東、西方不同環境帶來的主要飲食文化差異。

少吃紅肉

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趙潔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對未加工及加工紅肉攝取與心血管病和二型糖尿病風險關係研究,是目前最大規模的分析研究。雖然進食未加工紅肉較進食加工紅肉的風險稍低,但團隊發現每日多進食100克未加工紅肉,也可使罹患心血管病風險增加11%,二型糖尿病風險增加27%。這提供了一個警告,為了保護個人心血管代謝健康和全球公共健康,減低患上心血管病和二型糖尿病風險,應該控制紅肉攝取量。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加工肉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而紅肉為「第2A級致癌物」,明確表示不論加工肉或紅肉均對人體構成疾病風險。隨著香港的傳統東方飲食文化漸漸被西方飲食文化影響,市民於日常飲食中,時常攝取加工肉、牛油及精製加工穀物等。

趙潔博士表示:「本港肉類輸入量逐年遞升,反映香港人食肉量不斷增加。如果港人食肉量持續上升,便可能步美國、歐洲和澳洲等西方飲食文化地區後塵,增加患上心血管病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