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肉飲食可減空氣污染引致的早亡

0
1253
views

香港中文大學主導的一項突破性聯合研究發現,中國如改變目前嗜食肉類的飲食習慣,改以植物性飲食為主,可減少兩成農業氨氣的排放量及每立方米6微克微細懸浮粒子,並可避免每年75,000人因空氣污染而過早死亡。

究團隊分析1980-2010年中國食品生產和消費模式的變化,並綜合電腦模型進行實驗,結果顯示中國對肉類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導致空氣質量和相關死亡率惡化。這項跨學科研究是香港中文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與北京大學,透過中大-University of Exeter環境持續與應變聯合研究中心(聯合研究中心)聯合進行,並且是全球首次發現,廣泛採用多菜少肉的飲食模式,可成為減輕中國嚴重空氣污染問題的對策之一。有關研究結果已在國際期刊《自然-食品》(Nature Food)發表。

肉類消費增加導致空氣惡化

中國自1980年代起,經濟和人口快速增長,加上人們從以植物為主逐漸轉為肉類密集型的飲食模式,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肉類消費國家。研究團隊整合並分析1980-2010年的各類數據,結果顯示肉類產量已由15兆噸增加至80兆噸。

中大理學院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副教授兼研究項目負責人戴沛權教授表示:「較高的肉類消費不但會引致溫室氣體排放和氣候變化,我們的研究證實更會加劇微細懸浮粒子的形成,使空氣污染惡化。空氣污染是中國長期以來的主要環境健康問題。動物排泄物和用於種植動物飼料的肥料,會釋放大量氨氣,從而導致微細懸浮粒子在空氣中形成。我們發現過去中國人飲食模式的改變,尤其因肉類消費量大增,使農業氨排放量增加了63%、微細懸浮粒子每年每立方米平均增加10微克,而這個從飲食改變帶來的增加量約為同期來自所有污染源的微細懸浮粒子的20%,並導致每年約90,000人過早死於空氣污染相關疾病。」

由植物性飲食轉為肉類密集型的飲食模式帶來對肉類的需求(包括肉類、飼料和糧食生產),以及人類直接消費的糧食作物需求共同增加,使微細懸浮粒子排放惡化。

 

在中國較發達的省份,人們經濟上較能負擔以肉類為主的飲食方式,他們或會面臨由偏重肉食帶來的直接健康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然而,在較貧窮的農業地區,人們雖較少吃肉,其健康卻更受富裕地區多肉飲食引致的空氣質素下降所影響。是次研究首次發現,不僅那些較富裕、吃肉較多的人會面對健康風險,高肉類消費會導致空氣污染惡化,對每個人的健康都構成風險。

植物性飲食有助減少空氣污染

戴沛權教授表示:「我們的研究進一步推算,如果中國以《2016年中國膳食指南》(CDG2016)推薦更健康的多菜少肉飲食方式,取代目前肉類密集型的飲食習慣,可減少氨排放、微細懸浮粒子濃度,以及空氣污染相關的死亡率。過往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減低用於能源和交通運輸的化石燃料以改善空氣污染。我們的研究發現,透過改變農業生產模式和全國人民飲食習慣,可以作為減輕中國空氣污染的重要策略。此外,肉類生產是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之一,減少吃肉還會為減緩氣候變化帶來巨大的協同效益。」

中大生命科學院兼本論文合著者林漢明教授補充:「這項研究是證明跨學科研究的重要性的好例子,展示全球大氣變化模型跟農業生產和人們日常飲食互相關聯和影響。」

是次研究項目獲聯合研究中心資助。聯合研究中心的其中一項重點研究議題為中國飲食模式變化對全球環境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從多肉飲食習慣改為植物性飲食,是同時並可持續達致糧食安全、人類和環境健康的關鍵途徑。

University of Exeter數據科學及統計學首席教授兼聯合研究中心聯席所長Gavin Shaddick教授總結:「這項目突顯出跨學科研究的重要性。把改變飲食習慣對空氣污染排放的影響量化,需要匯聚來自多個學科的專家,包括公共衛生、農業、大氣科學、數據科學和環境政策。聯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是為了透過匯集中大和University of Exeter的各學科頂尖專家,進行與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相關領域的國際性研究。這些重要的發現是雙方專家們共同合作的成果。團隊整合來自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數據,以開發創新並有影響力的研究。」3

Previous article淺談以形補形
Next article中醫看濕疹
SHARE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