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復康減心血管病復發

0
1474
views

《經濟學人》發表的一項報告揭示,港人因缺血性心臟病及中風引致的直接及間接醫療費用每年逾600億港元,而預防病發的醫療政策卻落後於亞太地區主要經濟體。

臟病及腦血管病位列香港人主要死因的第三第四位,年奪近萬人性命。心血管病包括高血壓、心臟病(例如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和先天性心臟病)、中風、外周血管疾病、深層靜脈血栓及肺栓塞等,是全球首要死亡、早逝和長期殘疾的主因之一。事實上,心血管病除了是個人健康問題,隨著患者年輕化及人均壽命延長,亦是社會及家庭的經濟負擔。

《經濟學人》於2018-2020年間進行研究並發表《不作為之成本:亞太地區預防心血管病再病發報告》(The Cost of Inaction: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sia-Pacific),探討心血管病再次病發的相關成本,比較及分析8個亞太區經濟體就預防心血管病再病發的政策及應對措施,涵蓋香港、中國、台灣、新加坡、日本、韓國、泰國及澳洲,並深入訪問區內15名心臟科專家。

根據該報告整合的資料,本港每10萬人分別有365及314宗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病例,發病率僅次於日本及中國。

近半患者兩年內再發病

心血管病的患者病發後,再病發的風險會隨之增加。參與該《報告》的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陳藝賢醫生指:「心血管病病發的患者中,43%病人於兩年內會再病發;香港的數據亦顯示,27%的中風個案屬再度病發。」

《報告》指出,再病發對患者、其家庭,以至社會及經濟均構成沉重負擔:

  • 患者:3/4中風患者因病發後殘疾,如癱瘓或喪失視力,降低就業能力。
  • 患者家庭:家人因要照顧患者而無法工作或學習。
  • 社會及經濟:人力及經濟成本,包括住院、藥物、生產力損失、提前退休或死亡。

香港每年耗醫療費638億

單計經濟成本,本港因缺血性心臟病及中風引致的直接及間接醫療費用每年高達638億港元,為醫療體系及社會的沉重負擔。要有效減低心血管病影響,完善預防心血管疾病再病發政策是重要關鍵。《報告》認為香港欠缺心血管疾病全面政策及審視制度、缺乏心血管病治療臨床指引、全港性心血管認知及自我管理推廣不足、復康療程資源不足且病人參與極低,以及患者獲得預防性藥物會受限於經濟狀況。

總結該報告,對香港在預防心血管病再病發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加強公共政策、藥物治療、康復治療、公眾教育等等。

加強社區復康

現時公立醫院有提供心血管病復康服務,惟香港復康會專職醫療主管吳玉敏指:「該復康治療部分周全,但部分只提供短暫服務;又因公立醫院復康治療於辦公時間進行,不少年青復康者因要盡快返回工作崗位而未能使用;部分患者亦不明白復康服務的重要性,減低參與意欲及依從性。」

很多血管疾病患者都忽略復康的部分,為填補社會復康服務的綘縫隙及加強醫社合作,香港復康會與醫管局不同聯網的各間醫院合作提供心臟復康服務,可有效提升參加者對心臟病的認知及實踐。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