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抗生素

0
1059
views

很多人生病的時候都曾經服用抗生素,但到底抗生素是甚麼東西?我們甚麼時候需要使用抗生素?服藥的時候又有哪些需要留意的地方呢?

生素其實是一群可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的化學物質,最先發現的都是由自然界中其他微生物(例如黴菌)所製造分泌出來的,例如人類最早發現的抗生素 —— 盤尼西林(Penicillin),亦即青黴素,就是由青黴菌所製造分泌的。後來醫學界將這些原始的化學結構加以修飾改變,以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方式製造了佷多結構不同的抗生素,以針對不同細菌的結構,提高療效。目前用於治療人類細菌感染的抗生素種類多達百多種。

常見的抗生素,有以下五種:

  • 青黴素(Penicillin)及其衍化物
  • 頭孢菌素類(Cephalosporins)
  • 四環素(Tetracyclines)
  • 大環內酯類(Macrolides)
  • 氨基配醣體類(Aminoglycosides)

抗生素對病毒無效

不同的抗生素透過不同途徑造成細菌無法繼續生長、繁殖,甚至造成細菌的死亡,例如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抑制其蛋白質的合成,又或是破壞其基因物質或阻斷其新陳代謝的過程。由於細菌細胞的結構與人體細胞的結構有很大的分別,所以抗生素可用來抑制細菌的生長或殺死細菌,卻對人體細胞不會造成很大的作用。因此,抗生素可用於治療因細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及疾病。

然而,會入侵人體造成感染的微生物除細菌外還有很多種,譬如病毒、黴菌及寄生蟲等等。一般的傷風感冒或突發性的喉部疼痛,多數由病毒引起,並不需要服用抗生素來治療。因為抗生素對於病毒是沒有效用的,既不能減輕病情,亦不能加速痊愈。

不同抗生素針對不同細菌

此外,抗生素亦經常被俗稱為「消炎藥」。其實「消炎藥」是一個籠統的名稱,包括不同種類的藥物,例如抗生素、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及一些酵素,各有不同作用。

非細菌感染所造成的發炎,使用抗生素是不可能達到消炎效果的。因此當我們身上有某些地方發炎的時候,也不見得就需要使用抗生素,例如:關節炎就有可能是因身體免疫功能不正常破壞關節組織而造成的發炎,又或是因尿酸沉積過多導致發炎(痛風)。

所以如果隨便在藥房購買抗生素自我服用,不僅會延誤病情,更有可能因不良副作用而造成危險。

抗生素的使用必須先由醫生判斷為細菌感染,然後對症下藥。因為不同的抗生素針對不同的細菌感染,療效各有不同,不應自行服用。

使用抗生素應諮詢醫生

正確服用抗生素,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不過,少數病人在服用抗生素,可能出現副作用如頭痛、便秘、嘔吐、肚瀉等。如情況持續或轉趨嚴重,病人應停止服藥並盡快請教醫生。有些病人可能對抗生素有敏感反應,服藥後如出現紅疹、哮喘或痕癢等症狀,便應停止服藥並盡快找醫生治理。如果病人以前曾對某些抗生素或其他藥物有過敏反應,亦應事先告知醫生。

此外,一些抗生素可能干擾口服避孕藥的功效,有關的病人服藥前最好先請教醫生或藥劑師。某些抗生素亦可能會影響胎兒或嬰兒,所以一些準備懷孕、已經懷孕或哺乳中的婦女,應先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才可服用。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