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用药防连环骨折

0
2394
views

本港每年有近2万名长者因跌倒入院,女性占3分之2,不少源于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关注组及香港骨质疏松基金会吁长者做好防跌措施及尽早用药,减低骨质疏松引致的连环骨折风险。

口老化是全球问题,预计香港于2066年,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属65岁或以上,伴随人口老化的疾病骨质疏松症将会愈趋普遍。骨质疏松可引致连环骨折,长远影响活动及自理能力,更可能需要依赖家人照顾。一项调查发现,曾骨折的母亲逾半活动能力受损,甚至影响女儿的工作。

我们身体内的骨块看似固定不变,但骨质组织却是长期处于动态,透过造骨作用(合成新的骨质)和蚀骨作用(溶蚀旧的骨质)达致骨质的新陈代谢。一般成年人的造骨速度和蚀骨速度相若故能取得平衡;但年纪渐长,造骨速度通常会追不上蚀骨速度,50岁后骨质开始流失,因此长者的骨质密度会逐渐减低。当骨质流失较正常快时,便会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机会。女性的骨质量一般较男性低,更年期后更会因雌激素下降令骨质流失加快。一般来说,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为3分1,而男性则为5分1。

一人骨折影响两代

骨科专科医生罗尚尉表示,骨质疏松代表骨骼渐渐变得脆弱,容易断裂,即使轻微碰撞或跌倒都可能导致骨折,即是发生脆性骨折(Fragility Fracture),常见骨折部位包括髋骨(即盘骨)、脊椎(即腰骨)及手腕等。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只有机会出现脆性骨折,更有可能在短期内再次骨折(Imminent Fracture) —— 在首次重大骨折后,出现第二次骨折风险将增加2.7倍,更有34%患者在两年内再次骨折!

香港脆性骨折个案相当普遍,根据医院管理局2014年统计,脆性骨折个案达14,000宗。

骨质疏松关注组于2019年3月进行的「母亲骨折影响两代人生」调查,访问了606名女性,包括曾经骨折、骨裂或确诊骨质疏松症的40岁或以上女性(「患者组」),以及母亲仍然健在的35-59岁女性(「女儿组」)。调查发现,「女儿组」27%受访者的母亲曾骨折或骨裂。另一方面,年纪愈大,出现多次骨折的比率愈高,50-59岁组别出现两次以上骨折仅19%,至70-79岁组别则大幅攀升至59%。同时,年纪愈大出现髋骨骨折的机会愈大,65-69岁患者组别仅6%出现髋骨骨折,但90岁以上则大幅上升至75%。

调查同时探讨母亲骨折对其女儿的影响。「女儿组」的母亲骨折后,57%行动不便(需要使用拐杖或以轮椅代步)、41%失去自理能力、29%需长时间卧床,更有17%需入住安老院舍。而因母亲骨折,37%女儿认为造成经济负担,更有24%需辞去工作或影响在职情况,21%须聘请看护。骨质疏松关注组主席注册社工黄敏儿认为,调查显示:家庭中一人骨折,却影响两代人,可见骨质疏松问题不能忽视。

随年龄增长,骨折的部位亦愈趋严重,60岁普遍是手腕骨折,70岁便出现脊椎骨折,至80岁更会出现髋骨骨折。本港的髋骨骨折个案由2004年的4,002宗增加到2018年的5,241宗,上升逾3成 。50%患者出现髋骨骨折后,不能回复至原本的活动能力 ;近30% 80岁以下患者,骨折一年后不能独立地行走和外出。研究同时指出,17%患者会在髋骨骨折一年后死亡。

防跌与治疗

罗尚尉医生提醒,骨质疏松症患者除防跌外,治疗亦非常重要。骨质疏松症有两个治疗目标:维持骨质密度和降低骨折风险。除摄取足够钙质和维他命D外,用药增加骨质密度以减低骨折风险亦非常重要。骨质疏松症增加脆性骨折风险,一旦出现首次骨折,出现第二次重大骨折风险随即大幅增加。目前常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包括抗蚀骨作用的仿保骨素针及双膦酸盐,以至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甲状旁腺激素、降血钙素等。

骨质疏松关注组及香港骨质疏松基金会呼吁,脆性骨折患者应及早用药,并配合防跌介入治疗以预防连环骨折,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