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肉饮食可减空气污染引致的早亡

0
970
views

香港中文大学主导的一项突破性联合研究发现,中国如改变目前嗜食肉类的饮食习惯,改以植物性饮食为主,可减少两成农业氨气的排放量及每立方米6微克微细悬浮粒子,并可避免每年75,000人因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

究团队分析1980-2010年中国食品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变化,并综合电脑模型进行实验,结果显示中国对肉类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空气质量和相关死亡率恶化。这项跨学科研究是香港中文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与北京大学,透过中大-University of Exeter环境持续与应变联合研究中心(联合研究中心)联合进行,并且是全球首次发现,广泛采用多菜少肉的饮食模式,可成为减轻中国严重空气污染问题的对策之一。有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期刊《自然-食品》(Nature Food)发表。

肉类消费增加导致空气恶化

中国自1980年代起,经济和人口快速增长,加上人们从以植物为主逐渐转为肉类密集型的饮食模式,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肉类消费国家。研究团队整合并分析1980-2010年的各类数据,结果显示肉类产量已由15兆吨增加至80兆吨。

中大理学院地球系统科学课程副教授兼研究项目负责人戴沛权教授表示:「较高的肉类消费不但会引致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我们的研究证实更会加剧微细悬浮粒子的形成,使空气污染恶化。空气污染是中国长期以来的主要环境健康问题。动物排泄物和用于种植动物饲料的肥料,会释放大量氨气,从而导致微细悬浮粒子在空气中形成。我们发现过去中国人饮食模式的改变,尤其因肉类消费量大增,使农业氨排放量增加了63%、微细悬浮粒子每年每立方米平均增加10微克,而这个从饮食改变带来的增加量约为同期来自所有污染源的微细悬浮粒子的20%,并导致每年约90,000人过早死于空气污染相关疾病。」

由植物性饮食转为肉类密集型的饮食模式带来对肉类的需求(包括肉类、饲料和粮食生产),以及人类直接消费的粮食作物需求共同增加,使微细悬浮粒子排放恶化。

 

在中国较发达的省份,人们经济上较能负担以肉类为主的饮食方式,他们或会面临由偏重肉食带来的直接健康风险,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然而,在较贫穷的农业地区,人们虽较少吃肉,其健康却更受富裕地区多肉饮食引致的空气质素下降所影响。是次研究首次发现,不仅那些较富裕、吃肉较多的人会面对健康风险,高肉类消费会导致空气污染恶化,对每个人的健康都构成风险。

植物性饮食有助减少空气污染

戴沛权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进一步推算,如果中国以《2016年中国膳食指南》(CDG2016)推荐更健康的多菜少肉饮食方式,取代目前肉类密集型的饮食习惯,可减少氨排放、微细悬浮粒子浓度,以及空气污染相关的死亡率。过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减低用于能源和交通运输的化石燃料以改善空气污染。我们的研究发现,透过改变农业生产模式和全国人民饮食习惯,可以作为减轻中国空气污染的重要策略。此外,肉类生产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减少吃肉还会为减缓气候变化带来巨大的协同效益。」

中大生命科学院兼本论文合著者林汉明教授补充:「这项研究是证明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的好例子,展示全球大气变化模型跟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饮食互相关联和影响。」

是次研究项目获联合研究中心资助。联合研究中心的其中一项重点研究议题为中国饮食模式变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多肉饮食习惯改为植物性饮食,是同时并可持续达致粮食安全、人类和环境健康的关键途径。

University of Exeter数据科学及统计学首席教授兼联合研究中心联席所长Gavin Shaddick教授总结:「这项目突显出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把改变饮食习惯对空气污染排放的影响量化,需要汇聚来自多个学科的专家,包括公共卫生、农业、大气科学、数据科学和环境政策。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为了透过汇集中大和University of Exeter的各学科顶尖专家,进行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的国际性研究。这些重要的发现是双方专家们共同合作的成果。团队整合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数据,以开发创新并有影响力的研究。」3

Previous article浅谈以形补形
Next article中医看湿疹
SHARE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