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本地调查发现,于2021年香港人心血管造影检查个案不跌反升,主因为出现胸痛及注射新冠疫苗所产生的效应。
亚洲心血管影像学会、香港心脏专科学院及香港放射科医学院于今年5月以问卷访问80名心脏科专科及46名放射科专科医生,了解他们于2021年3项心脏造影检查包括心导管检查、电脑扫描冠状动脉造影(CTCA)以及心脏磁力共振扫描(CMR)的临床观察,调查同时亦发现大部分被诊断异常的个案均为轻至中度的血管狭窄,只需要使用药物及控制风险因素治疗。
注意病征
心脏科专科陈颖思医生认为结果反映新冠疫情及疫苗接种提高了港人对心血管疾病的警觉及诊断的认知,令重视心脏问题的市民更早求诊,有助识别早期心脏病并尽早控制病情。陈颖思医生指,市民若出现疑似胸痛、心悸等心脏病常见症状,第一步应向普通科门诊/家庭医生求助,医生会根据临床病征评估、家族病史及高危因素等来判断是否需要转介求诊者到专科医生接受评估和检查。如病征属于典型和有高风险因素可考虑直接进行心导管检查乃至通波仔手术。
人工智能更迅速准确
放射科专科张志伟医生表示,若病情被评估为中度风险或病征属于非典型,可选择进行电脑扫描冠状动脉造影(CTCA),只需几秒便能检测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若发现血管狭窄情况「踩界」(介乎中度至严重),可考虑安排进一步的检查例如心脏磁力共振扫描(CMR)以评估冠状动脉血流量。
张志伟医生指,人工智能(A.I.)及大数据开始广泛应用在心脏造影和相关疾病的研究上,除了确保造影扫描能覆蓋全心脏,亦能协助校正运动伪影、自动评估及侦测心血管疾病,节省分析时间。张医生引述了英国生物库的一项大型研究,共分析了10万个心脏磁力共振扫描个案,由于利用A.I.技术,两秒便能完成20分钟的人工分析,比人手快60倍,因此能迅速处理大量扫描结果。
研究显示,A.I.能够快速准确分析扫描结果,亦能预测未来患上心脏病的风险或病情发展。未来研究成果如证实能用于临床诊症,将大大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有助医生掌握患者病情及规划后续治疗方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