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肚增患癌風險

0
2374
views

持續數月的新冠肺炎疫情漸趨穩定,鬱悶多時的香港人已經躍躍欲動,相約朋友共聚,但若共聚時再來一兩杯酒精助興,則隨時令自己及朋友陷入三重風險!

衛表示酒精會降低應對傳染病的能力;同時,酒精更可能致癌 —— 酒精被世衛列為一級致癌物,酗酒可增加出現啤酒肚(中央肥胖)的機會,進一步增加患癌風險。香港防癌會一項調查顯示,近半受訪者不知中央肥胖可增加致癌機會。香港防癌會籲港人不要喝酒,並應維持健康生活預防癌症。

酒精即乙醇(Ethanol),存在於所有酒精類飲品,如啤酒、紅酒、白酒、香檳及烈酒。根據「1990-2016年195個國家和地區的酒精攝入和負擔: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系統分析」指,15-49歲逝世人口中,3.8%女性及12.2%男性因酒精致死。如在疫症期間朋友相聚時飲酒助興,隨時身陷三重風險!

風險一:酒精削弱免疫系統 

酒精外用可殺死病毒,但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攝入酒精不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病或防止病毒感染;飲酒,尤其大量,會削弱免疫系統,從而降低應對傳染病的能力。故此,在任何時候,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應減少飲酒。

風險二:酒精屬一級致癌物

早在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轄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已將酒精列為一級致癌物。不論何種酒精飲品,即使酒精含量較低的啤酒亦有致癌機會。

風險三:酒精致中央肥胖

酒精飲品中的熱量不單會致胖,更可導致啤酒肚,即中央肥胖(亞裔男性腰圍>90厘米,亞裔女性腰圍>80厘米),繼而增加患癌機會;而即使體重指標(BMI)正常但有中央肥胖,致癌風險仍高。

調查推算港人年增5磅

香港防癌會於2019年11月14日-12月20日進行「港人飲酒調查」,總共訪問了521人,發現66%人在過去三個月曾經飲酒,當中以啤酒比例最多,佔有飲酒的受訪者54%,有飲酒習慣的受訪者平均一周飲用1.27 罐。根據調查數據推算,有飲酒的受訪者一年於各種酒精類攝取18,142千卡,約等於5.18磅。

半數人不知啤酒肚與癌症有關

受訪者中,45%有肚腩(即中央肥胖),當中7成有飲酒。調查發現,港人普遍對於中央肥胖與癌症風險的認知較低。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廖敬賢醫生說:「大眾對啤酒肚影響外觀,以至增加心臟病及糖尿病的風險普遍較印象深刻;但對於啤酒肚會增加患癌機會的認知則明顯較低。」

是次調查發現不少有中央肥胖港人較多飲酒,與外國研究結果不謀而合。一項共20,625 人參與的歐洲癌症與營養前瞻性調查 ——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EPIC)-Potsdam研究發現,儘管每日只飲用1至<250毫升啤酒,跟進8.5 年後,男性腰圍可增加5.4厘米,而啤酒飲用量愈高,腰圍愈粗。

中央肥胖增大腸癌和乳癌風險

中央肥胖與不少癌症有一定關係。一項於《英國癌症期刊》發表共43,419人參與,平均跟進12年的研究發現,腰圍每增加1個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患大腸癌的風險會增加 21%。另一項針對停經後女性的研究指出,即使體重指標(BMI)正常,身軀脂肪每增加5公斤,患荷爾蒙受體陽性(ER+)乳癌風險亦增加56%。

啤酒肚三大迷思:

1. 男性才有啤酒肚?
男性及女性均會有啤酒肚(中央肥胖),而男性較容易出現啤酒肚是因為酒精會降低男性荷爾蒙睾丸激素;若睾丸激素較低,體重上升的風險會增加,特別是腰圍。

2. 飲啤酒才有啤酒肚?
啤酒肚的來源不是啤酒,而是熱量;所以不論酒精、甜飲品、過多的食物,都會導致所謂的啤酒肚,即中央肥胖。

3. 宵夜飲啤酒更易有啤酒肚
只要飲食中攝取的熱量超出日常需要,就會增加體重,與攝取的時間並無關係。

維持正常生活

廖醫生強調,以酒精的致癌風險而言,並沒有「安全」水平,喝酒人士應戒酒;沒有喝酒習慣的人士則不應喝酒。廖醫生引述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建議,維持十大健康生活要素,有助預防癌症。

十大健康生活要素

• 不要飲酒
• 限制進食紅肉及醃製肉類
• 限制進食快餐食品及高脂、高澱粉質或高糖的精製食品。
• 限制飲用含糖飲品
• 多進食全穀類、蔬果及豆類。
• 不要服用營養補充劑來預防癌症
• 多運動
• 維持健康體重
• 餵哺母乳(母親適用)
• 若確診患癌應遵從醫護人員建議

廖醫生提醒:「過去半年,新冠肺炎是全球關注的健康問題,隨著疫情漸趨穩定,大家亦要維持健康生活,預防癌症來襲。」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