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控制疫情不必全面封城

0
2335
views

港大研究结果显示,相比起完全封城,采取对社会和经济损害较小的防疫措施(包括病毒检测、接触者追踪及人口行为变化)亦可有效控制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

据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世卫传染病流行病学及控制合作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香港采取了比大多数国家较宽松的防疫措施,似乎已暂时阻止了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于本地大型爆发。这些措施包括边境出入限制、隔离和检疫确诊人士及其密切接触者,以及适度保持社交距离。该项研究成果已于学术期刊《刺针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发表。

截至2020年3月31日时本港共有715宗2019冠状病毒病确诊病例,包括94例无症状感染者及4宗死亡个案。自1月下旬开始,香港政府不仅对抵港旅客实施严格的监控措拖,对本地社区亦采取同样方针。当局在3月初时每天可检测约400名门诊病人和600名住院病人,同时亦进行广泛的病例追踪,隔离所有确诊者发病前两天内与其有密切接触的人士,以及将渡假营地和新建的公共屋苑改作隔离设施。此外,任何来自中国内地及其他受疫情影响地区之抵港人士,都必须于家中或指定隔离设施进行14天强制隔离。政府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市民保持社交距离,包括实施弹性上班安排、学校停课及取消大型公众活动。

带领该项研究的港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和生物统计学分部主任高本恩教授表示:「通过迅速实施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香港的疫情数据显示,当局无需如中国、美国及西欧国家般采取会造成极大干扰的全面封锁措施,亦可有效遏制2019冠状病毒病的传播。其他政府或许可借鉴香港的疫情防控经验。如果这些措施能持久实施、全民能够保持对疫情警惕,同时避免市民因疲劳而开始松懈,就有可能大大减轻2019冠状病毒病对当地的影响。」

资料来源:covid19.sph.hku.hk/tc

 

99%人戴口罩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2020年1月下旬至3月31日本港确诊病例的数据,以估算病毒每天的传播速度,即该病毒的即时有效繁殖率(Rt),以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为了查证防疫措施是否与减少病毒的隐性传播有关联(即社区中受感染却未被诊断发现的人士),研究人员假设流感和2019冠状病毒病的传播方式和效率相似,分析香港所有年龄层的门诊病人流感监测数据,以及儿童因流感而住院的数据,作为对2019冠状病毒病传播变化的推算。

研究人员亦在1月至3月进行了3次针对本地成年人口的电话问卷调查,访问年满18岁或以上的香港市民对疫情的取态和行为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疫情改变了香港市民的个人行为。在3月份的最新调查中,有85%的受访者表示会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99%的受访者表示出门时会佩戴外科口罩,两项数据均比1月第一次调查中的75%和61%高。对比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爆发期间的类似调查,当时受访者的外科口罩使用率为约79%;而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仅有10%的受访者会佩戴外科口罩。这些行为变化反映出香港市民对2019新冠病毒病的担忧程度。

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自1月下旬实施了保持社交距离的相关措施及市民日常行为亦相应改变后,流感的传播率出现大幅度下降。流感的即时有效繁殖率(Rt)在停课前两周估算为1.28,在学校停课时则下降至0.72,即2月份的流感传播率降低了44%。此跌幅远高于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因停课而减低了的传播率(10-15%),亦高于2017-18冬季乙型流感传播期间因停课而减少的传播率(16%)。

流感亦下跌

共同参与发表该项研究的港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吴蓬博士指出:「今年的流感病毒活跃度比往年同期下跌更快,显示了不只是学校停课,其他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和市民的防疫行为亦对流感传播有明显的额外影响。由于流感和2019冠状病毒病都是可直接传播的呼吸道病原体,两者均具相似的播毒特性,因此这些防疫措施也应该可以减少2019冠状病毒病在社区的传播。」

吴蓬博士又表示:「作为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爆发期间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香港比许多其他国家更有条件抵抗及击退2019冠状病毒病。当局提高了测试病毒和医院处理新型呼吸道病原体的能力,同时市民亦具有敏锐的防疫意识,能够迅速改善个人卫生习惯并保持社交距离,这些都是本港能够有效防疫的优势。」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