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癌全球发病率上升

0
661
views

中大医学院与环太平洋大学协会合作,估算小肠癌的全球分布,并分析高危因素和流行病学趋势,研究发现小肠癌发病率在全球都有上升情况,长者的升幅更为明显。详情已于医学期刊《Gastroenterology》发表。

肠癌是一种较罕见癌症,早期患者平均五年存活率有八成,但晚期则跌至只有四成。虽然医学界一直努力寻求更多小肠癌的相关资讯以达成早期诊断,但仍缺乏全球流行病学数据以了解具体概况。

香港发病人数增一倍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与环太平洋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APRU)合作估算小肠癌的全球分布,并分析高危因素和流行病学趋势。结果显示,全球近十年的小肠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香港的发病人数于十年间增加一倍。

团队亦发现,小肠癌发病率与各地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人类发展指数(HDI)、不良生活习惯、代谢疾病以及炎症性肠病(IBD)患病率有关,高收入国家或地区的发病率普遍较高。研究人员建议,针对高危人口采取危险因素控制及早期癌症检测措施,以控制上升趋势。

小肠癌的常见症状包括腹痛、厌食、消化道出血、体重减轻、穿孔、小肠梗阻和梗阻性黄疸。由于小肠癌较难察觉,往往在转移后才被诊断,导致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目前,本港小肠癌的粗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2.2人,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每10万人有1.0人,处于全球较高发病水平。医管局数据显示,本港的小肠癌新症由2011年的88宗增至2020年的164宗,十年间增加近一倍。死亡个案亦见上升趋势,由2011年的38宗增至2020年的60宗。

发达地区发病率高

中大研究团队从「全球癌症观察站」、「五大洲癌症发病率」和「全球疾病负担」等资料库收集数据,计算及分析癌症发病率和各风险因素的流行率。团队发现,小肠癌于各地造成的疾病负担存在差异,其中发达地区如北美、大洋洲及北欧的发病率最高。此外,小肠癌与GDP、HDI、吸烟、饮酒、不良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及炎症性肠病的患病率均呈正比,意味着这些风险因素较流行的国家,小肠癌发病率亦通常较高。

 

研究数据显示全球近十年的小肠癌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当中以年长患者的升幅最明显,其中50岁及以上年长者发病率的「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以波兰的升幅为最大,其次是印度及泰国。

研究的第一作者、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研究助理教授黄俊杰博士表示:「小肠癌的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可能与各地不同的医疗水平、生活习惯、代谢疾病以及炎症性肠病患病率相关。我们的研究首次为小肠癌的全球分布、高危因素和流行病学趋势提供了最新及全面的证据。各地政策制定者应实施具针对性的循证预防策略,以控制有关风险因素。」

研究的高级通讯作者、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黄至生教授补充:「因为遗传因素而导致的小肠癌约只有20%。全球小肠癌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可能归因于环境风险因素的增加,和随医学进步更多人被诊断出来。医学界值得进一步探索导致这些流行病学变化的原因,为小肠癌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