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缩后除」治末期肝癌

0
860
views

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外科学系及癌症医学中心临床肿瘤学系团队于今年年初发表全球首创的肝癌「先缩后除」综合治疗方案,为多位原本不适合接受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病人提供可以根治的机会。

癌在本港常见癌症中排行第五,每年新症超过1,700宗,而接受手术或肝脏移植是现时唯一根治方法。然而,肝癌病人当中只有三成病人适合进行手术,七成病人无法进行手术作根治性切除,病情只会每况愈下,五年内整体存活率亦仅有三成。因此,当今研究主要聚焦如何扩大手术模式或移植以根治这致命疾病。

由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外科学系临床教授陈智仁及癌症医学中心临床肿瘤学系临床助理教授蒋子梁带领的港大肝癌研究团队,早前率先开创「先缩后除」的治疗方案,提出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免疫治疗来诱导中晚期肝癌缩小。是次为全球首次通过这种综合治疗,成功把晚期(第四期)肝癌「缩小」成早期(第一期),随后进行活肝移植「除去」肿瘤。与此同时,陈教授及其团队亦为一位患有两个肿瘤的85岁长者(迄今最年长的病人)采用同样的治疗策略,成功切除肿瘤。

治疗案例

第一位病人是65岁黄先生,乙型肝炎带菌者,2022年11月因腹胀痛求医。电脑扫描显示一个直径长达18.2厘米的肿瘤完全占据整个左肝,且入侵了主门静脉(肝癌第四期)。黄先生癌指数(甲胎蛋白)更达每毫升10万纳克以上,当时保守估计只有半年寿命。黄先生病情并不乐观,对于此晚期病况,肝癌研究团队为黄先生进行「先缩后除」这崭新疗法。半年后扫描显示肿瘤由原来的18.2厘米逐渐缩小至9厘米,癌指数更下跌至每毫升80纳克。为了彻底根治,肝移植是唯一可行方案,而黄先生的儿子亦愿意捐岀肝脏。活肝移植手术由两队外科医生共同负责,于2023年8月21日进行,历时12小时。手术顺利,黄先生亦于术后第15天出院。黄先生术后的肝功能正常,甲胎蛋白也在移植后三个月内一直维持在每毫升2纳克的水平。最后的检查报告显示整个肝脏仍然可见的肿瘤只有1.5厘米(第一期),其余部分均没有发现癌细胞。移植手术至今已将近四个月,黄先生身体状况良好,亦未见复发。团队相信这是全球首个通报的病例。

另一位透过「先缩后除」医治肝癌的是85岁的葛先生,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肺结核,发现肝脏有两个肿瘤,一个在右肝(直径6.5厘米),另一个在左肝(直径3.1厘米),并压迫左肝静脉。考虑到葛先生的年纪,手术风险很高。采用「先缩后除」综合治疗后,葛先生的肿瘤的活跃范围分别缩小至2.3厘米及1.8厘米。陈教授及其外科团队随后为葛先生进行手术切除两个肿瘤。葛先生术后复原进展良好,手术后四天已能岀院回家。

先缩小后移植

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外科学系临床教授陈智仁教授表示:「团队很荣幸能为肝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和可能性,成功为病人经此综合治疗将四期肝癌转化成一期、再进行活肝移植的个案,成为世界首例,患者康复情况令人鼓舞。」

团队提出崭新「先缩后除」治疗方案对于肝癌患者和医学界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和临床价值。陈教授续解释:「港大开创的『先缩后除』策略为肝癌治疗带来突破。此治疗方案有效延长病人寿命,特别是需要将肿瘤期数降期及缩小以进行肝脏移植的病人。再者,『先缩后除』的特点是侵入性低、安全和接受程度高,切合不适合高风险和复杂手术的年长病人的需要,为长者带来治疗契机。」

此治疗方案提供了确切的治疗时间表,大部分病人在半年内都得到明显的治疗效果,让病人和家属有明确的治疗计划和预算。团队展望这一崭新技术为全球带来全新的治疗方向,启发更多的研究、创新、交流和协作,让更多肝癌患者受惠。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