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發抑制劑增強肝癌療效
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研究人員取得重大突破,揭示令肝細胞癌加速惡性生長及抵抗現有療法的機制,同時亦開發新型小分子抑制劑改善治療效果。研究發表於學術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肝細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見的肝癌類型,常具抗藥性且易復發,在東南亞和中國尤為普遍。肝臟在多種代謝功能中扮演關鍵角色,在肝細胞癌中,癌細胞會大幅改變代謝過程來促進腫瘤生長。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研究人員最近取得突破,有望重塑肝細胞癌現存的治療方向。
共同領導研究的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馬桂宜教授指:「我們的研究發現,某一特定代謝途徑會幫助癌細胞維持其幹性 —— 即其生長、擴散和存活能力。」此代謝途徑涉及一款名為AGPAT4的蛋白,它在胚胎幹細胞和肝細胞癌腫瘤細胞中被大量表達,但在正常組織中比較罕見。
馬桂宜教授解釋:「我們的數據顯示,AGPAT4蛋白如同開關,增強癌細胞的靈活性和侵略性。這種腫瘤可塑性與增加癌症擴散及對現有治療(常用於肝癌的藥物索拉非尼)產生抗藥性之風險有關。」
研究團隊發現,AGPAT4蛋白促進脂肪分子LPA(溶血磷脂酸)轉化為PA(磷脂酸),激活mTOR等蛋白的信號途徑,從而促進腫瘤生長與存活。馬教授表示:「在小鼠模型中阻斷AGPAT4蛋白,能令腫瘤生長減緩,且提高索拉非尼的治療效果。」
開發AGPAT4抑制劑
鑑於AGPAT4蛋白在肝細胞癌的重要性,團隊研發了專門針對AGPAT4的化合物CL26。在患者腫瘤研究模型中,CL26結合索拉非尼能顯著抑制腫瘤增生。加上毒理學評估顯示副作用低,展現出CL26在臨床治療中安全應用的潛力。
共同領導此研究的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助理教授鍾亦琛表示:「團隊的突破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CL26讓我們能精準地靶向肝癌細胞,為患者提供一個全新且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聚焦臨床試驗
馬桂宜教授指:「我們的研究顯示,AGPAT4蛋白使肝細胞癌細胞更具適應性和抗藥性。通過抑制此蛋白,我們可增強索拉非尼療效,增加臨床患者的治療選擇。我們希望為無數對抗這一棘手疾病的患者帶來希望。」
鍾教授補充:「CL26能精準靶向AGPAT4蛋白並抑制其活性,是帶來顯著效果的關鍵原因。我們正進行更大規模的臨床前研究,以進一步評估CL26的療效與安全性,並希望推進至新藥研究及臨床試驗階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