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港大医学院领导的跨院校研究团队以常见的食物添加剂肉桂醛作为抗炎剂,成功研发新型肉桂醛前药纳米粒子,可精准传送药物至体内发炎部位,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为炎症性疾病提供一个全新的治疗选择。
炎症是人体防御机制的一部分,是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有害外来刺激物并恢复机体平衡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一般炎症反应可助机体自我防御和修复,但炎症失衡会引发各种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炎。这些疾病的主要成因是由于炎症增加血管渗透性,使大量炎症细胞进入受影响组织,随后分泌大量促炎因子,加重病情,因此抑制这些过度激活的促炎因子,对预防、缓解和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非常关键。
风湿科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而引起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全球大约0.5-1%成年人会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据香港风湿病基金会的资料,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本港常见的风湿科疾病,患者全身会出现不同的关节疼痛及持续骨侵蚀和变形,最终导致关节被破坏,令患者的活动能力大受影响,对他们的健康以至生活质量,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目前针对炎症性疾病的治疗策略主要是服用抗炎药物,包括非类固醇抗炎剂、类固醇及生物活性化合物等,严重患者可能需辅以手术治疗。但现有的治疗方案往往只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这是因为传统抗炎药物缺乏靶向性、稳定性差、溶解度低,以致疗效有限,还可能出现全身性副作用,因此治疗炎症性疾病仍然有很大的挑战。
由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领导的跨院校研究团队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前药体系,利用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食品添加剂肉桂醛作为抗炎药,通过化学修饰改造一种为活性氧响应的聚合物前药,可以自组装成纳米粒子,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科研团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小鼠模型进行实验,发现这些纳米粒子通过静脉注射能有效在小鼠发炎的关节处积聚,并在炎症部位高浓度活性氧的刺激下释放肉桂醛,抑制促炎因子的过量产生,从而缓解炎症的病情进展。小鼠模型实验显示,肉桂醛前药纳米粒子能够精准递送到发炎部位,发挥疗效而不会对其他正常组织造成伤害。
肉桂醛的优点
领导此项研究的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汪卫平教授表示,此技术具有三大优势。「首先,团队通过化学方法把肉桂醛改造成前药形式,可以有效提高药物溶解性及稳定性,令药物更易吸收和保持活性;第二,以纳米剂型给药可以增加药物在病灶部位的积聚,避免药物被快速代谢,增强治疗效果;第三,炎症部位的活性氧可以激活药物在患处发挥药效,肉桂醛前药的疗效较传统药物更佳,有望为靶向药物输送治疗炎症性疾病提供新方案。」
汪卫平教授团队正致力开发肉桂醛前药的口服剂型,冀助患者易于遵从医生指示服药,推动将来临床转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