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習慣兒童更健康

0
325
views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於2021展開為期三年的「健康兒童計劃」,旨在追蹤學童於小四至小六關鍵成長階段的健康狀況,共有10間小學,800名學童參加。

童肥胖與許多健康問題息息相關,包括會增加患上糖尿病、脂肪肝、睡眠窒息症等疾病的風險。衛生署將不良飲食、運動不足及情緒健康不理想定為當今學童主要面對的健康挑戰。「健康兒童計劃」針對以上方面為學童、老師及家長設計相關活動,並為參與計劃的學童每年進行「學童健康問卷調查」及體能測試追蹤健康狀況。結果顯示,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的活動等,學童體重及飲食習慣都有明顯改善。過重學童人數減少三分一,學童進食不健康零食及飲用汽水和含糖飲料的習慣有明顯的下降趨勢,而有良好運動習慣的學童亦增加了兩成。

飲食與運動習慣

「健康兒童計劃」透過改善學童飲食及運動習慣,例如舉辦跳繩活動、健康小食及烹飪工作坊,令學童的肥胖問題得到改善。超重學童人數由第一年的24.6%減少至第三年的16.8%;腰圍超標的學童人數亦由第一年的32.9%減少至第三年的25.1%。

飲食習慣方面,學童進食不健康食品及含糖飲料亦有減少,一星期進食超過四次加工肉類或油炸食物的學童由第一年有近10%,下降至第三年少於6%;而一星期飲用多於四次汽水及含糖飲料的學童亦由第一年的18.8%減少至15.2%。此外,每天進食足夠蔬果的學童由第一年不足2%,到第二年上升至超過4%,有明顯的進步。

水分攝取對兒童的健康亦至關重要,學童飲水習慣有明顯改善,水分攝取量由第一年的每天4.18杯增加到第三年每天4.78杯,唯仍未達到衛生署建議的6-8杯。

運動習慣方面,每星期進行2-7日至少60分鐘中等至高強度的體能活動的學童人數有明顯增加,由第一年的只有七成上升至第三年的九成 ;沒有做任何中等至高強度的體能活動的學童人數亦由15%下降至10.5%。除此之外,學童的快樂指數也有所提升。

早餐與電子產品

「健康兒童計劃」亦發現學童在吃早餐及使用電子產品的表現較不理想。隨著年齡增長,愈來愈多學童忽視吃早餐的重要性,學童每天吃早餐的趨勢有所下降,由第一年八成下降至第三年只有七成。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健康推廣顧問盧兆姿博士表示:「早上攝取足夠營養,有助提升專注力、學業成績、情緒健康等。對正處於發育期的學童而言,早餐是供給身體所需營養的關鍵,建議家長及學校加強培養學童吃早餐的意識,例如早上陪同孩子共進早餐,或在校內提供健康的早餐選擇等,幫助學童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

衛生署建議6-12歲學童每天應花少於兩小時在電子屏幕產品上,然而學童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有增無減。上學日花超過兩小時玩電子遊戲和使用社交媒體的學童人數從第一年到第三年分別各增加近6%。學童周末使用電子產品超過兩小時的情況更為嚴重,人數由第一年到第三年分別增加逾一成(玩電子遊戲)及超過8%(使用社交媒體)。

盧兆姿博士強調,疫情關係令許多課堂和學習活動都改為線上模式,增加了學童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加強學童對眼睛健康及久坐習慣的知識非常重要,以便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建立健康使用電子設備的習慣。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