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Si類藥物降糖尿患者心腎併發症

0
1056
views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糖尿病晚期腎病患者停止服用RASi類藥物,可增加出現心腎併發症的風險。結果已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刺針》旗下的《eClinicalMedicine》。

尿病是慢性腎衰竭最常見的成因,香港一半需要洗腎的病人為糖尿病患者。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抑制劑(Renin-angiotensin-system Inhibitor,RASi)是一種常用的降血壓藥物,有助降低糖尿病人患上蛋白尿、炎症和多器官損傷的風險,但卻有增加高鉀血症風險的副作用,因此醫學界對糖尿病晚期腎病患者是否應停用RASi類降血壓藥物仍存在爭議。

停藥有風險

糖尿病是香港及全球心臟病、中風和腎衰竭的主要成因之一。中大醫學院臨床藥理學和內分泌及糖尿科團隊利用「香港糖尿病數據庫」共分析了10,400名於2002-2018年期間,曾經接受RASi類降血壓藥物治療的2型糖尿病併晚期腎病患者的數據。當中8,634名患者在進入晚期腎病階段六個月內,仍然持續服用RASi類降血壓藥物,其餘的1,766人則停止服用RASi類藥物。隨訪中位數為3.6年,團隊分析病人主要發生心血管事件、末期腎病、心臟衰竭和死亡的風險。結果發現,與持續服用RASi類藥物的患者相比,停止服用RASi類藥物的患者患上末期腎病的風險增加30%,出現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27%,患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85%,但全死因死亡率則無差異。

研究的第一作者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研究助理教授楊愛民博士表示:「我們的研究與最近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結果相近,該研究招募了411名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晚期腎病患者,雖然兩組腎功能下降的速度差不多,但是停止服用RASi類降血壓藥物的相對於沒有停藥的患者,有較多人出現末期腎病和心血管事件。」

增加高鉀血症不明顯

腎臟是調節血液中礦物質鉀的關鍵器官,通常會透過尿液排出過多的鉀,但當腎功能出現損傷而無法正常排出,就可能導致血液中的鉀含量過高,造成高鉀血症。

RASi類降血壓藥物雖然有助糖尿病人減少蛋白尿、炎症和多器官損傷,其副作用之一是有增加高鉀血症的風險。現時的臨床診治中,有15-30%的晚期腎病病人會因為擔心出現鉀血症或腎功能急劇下降而停用RASi類降血壓藥。

研究團隊針對583名停用RASi類藥物的患者和3,817名仍持續使用RASi的晚期腎病患者的進一步分析顯示,兩組的高血鉀(大於5.5mmol/L)累積風險在五年期間相似,而高鉀血症的風險僅在使用較高劑量的RASi類藥物時才會明顯。

領導是次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周怡君醫生解釋說:「RASi類降血壓藥物受制於種種原因,經常被禁止用於慢性腎病患者,或中途停藥。其實透過調節膳食中鉀的攝入量、定期監測腎功能及避免使用損害腎功能的藥物,許多慢性腎病患者可以繼續安全地服用RASi類藥物,受益於其保護作用。國際臨床指引亦建議,RASi類藥物可在定期監測腎功能和血鉀水平的情況下使用,特別是在開始服用的首兩至四周,RASi類藥物可按腎功能和血鉀水平作劑量調整,停藥則是最後的選擇。」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重娥教授說:「我們的研究支持糖尿病併晚期腎病患者可以繼續使用RASi類降血壓藥物。RASi類藥物不僅可以保護腎臟,還可以保護其他心血管疾病。末期腎病可以通過控制包括低血糖、高血膽固醇、高血壓、過重及吸煙等多種危險因素來預防或延緩。此外,除RASi類藥物,同時服用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和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亦可降低患心臟病和腎病的風險。面對糖尿病為醫療系統所帶來日益沉重的負擔,醫護人員的專業教育和病人教育,注重定期評估和早期預防,才是長久有效應對方法。」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