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外囊泡成肝癌转移新靶点

0
2589
views

香港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发现,肿瘤来源的胞外囊泡会促进肝癌转移。这项发现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指标及治疗方向。相关研究已于国际期刊《尖端科学》发表。

癌是全球最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每年有超过84万个新症,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尤其普遍。香港每年新增约1,800肝癌病例,而每年因肝癌死亡的数目高达1,500人。全港约8%人口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而80%肝癌病人都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肝癌的高死亡率基于缺乏早期诊断手段,以及癌细胞极易转移和复发。多数晚期确诊患者都已错过手术治疗的黄金机会,余下治疗方法亦十分有限。有见及此,研究重点着重于寻找早期诊断的生物指标以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胞外囊泡促进转移

研究团队通过小鼠模型,发现肝癌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会促进肿瘤的生长以及向肺部转移。研究团队更发现EVs中的蛋白Nidogen 1(NID1)对于EVs促使肿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至关重要。从功能上来说,EV-NID1能增生血管,并激活成纤维细胞,分泌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1,TNFR1),令肿瘤细胞在肺部定植。此外,EV-NID1更会加剧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性。

抑制EV-NID1可大幅度减低EVs促进肿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在小鼠实验中,利用抗TNFR1抗体可以有效地减轻肝癌EVs诱导的肿瘤肺部转移。而在临床观察中,肝癌病人血清EV-NID1和TNFR1的含量都较正常对照组为高。

堵截胞外囊泡

领导这项研究的病理学系副教授任蕙苹博士表示:「是次研究结果是首度在肝癌病人的胞外囊泡中找到NID1,并证实EV-NID1在促进肝癌发展和转移至肺部的一个未知功能。我们希望靠堵截肿瘤细胞来源胞外囊泡的传送及其信号通道,为未来肝癌治疗提供一种新选择和方法。」

该研究的发现,对于肝癌的临床治疗具重要意义。首先,团队鉴定了肝癌的始动分子,为设计新疗法立下根基。其次,在肝癌病人的样本中,发现其血清EV-NID1和TNFR1的表达水平与其肿瘤分期正向相关,说明了这两个分子有望作为肝癌早期诊断的非侵入型生物指标。最后,该研究提供了治疗肝癌的新方向,通过标靶肿瘤性的EVs及其介导的通路,为肝癌病人提供新的治疗选择。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