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坐月三大误解

0
2997
views

「坐月」是指东方女性在生产后休息调养的传统,通常维时一个月左右,故称为「坐月」或是「坐月子」,中医尤为注重,唯古代生活条件与现代并不相同,某些坐月规条可随时代而转变。

妇怀胎十月诞下孩子后,相信首先感受到的是新生命所带来的喜悦。然而,亦会感到疲乏困倦,这时候就需要好好坐月了。很多人都听说坐月对妇女十分重要,要是坐月时不慎生病,则会迁延难愈,亦因此,坊间流传不少对坐月的传言及误解。以下先从产后的生理特点,拆解一些坐月的误区。

产后生理特点:多虚多瘀

中医认为,产妇的生理特点可用「多虚多瘀」一词概括。由于产妇在分娩时需要大量用力,而且期间也会失血,故产后多呈现气血不足的虚象。另外,妇女在产后会排出恶露,中医认为恶露乃残留于体内的瘀血浊液,故产后除了有气血不足的虚象外,还夹有瘀血内阻的特征。

误解一:坐月就是进补

由于产后多虚,故有人误认为坐月就等于进补。

其实这只是答对了一半。坐月的目的除了调补气血外,还要促进瘀血排出。产后妇女会排出恶露,若此时过度进补,则令恶露未能顺利排出,而引起其他疾病。故坐月初期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一般来说要待暗红及淡红色恶露排清后才适宜进补。

误解二:坐月就是坐着休息尽量少活动

亦有人认为,产后最好多休息,避免活动,以减低气血的损耗。其实这也是不健康的。

妇女分娩后的初期难免疲倦,加上要照顾初生婴儿,故争取时间休息是需要的。中医讲求动静结合,《黄帝内经》中提到「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故过劳或过逸也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适量的活动能使气血流通,不但促进恶露排出,更有修身的效果。由于怀孕期间腹部承受婴儿的重量,腹部筋膜变得松弛,加上顺产妇女于分娩时骨盆被撑开,连接骨盆的韧带松弛。这时候,适量的活动能修复松弛的筋脉,达到修身的效果。活动时也应量力而为,一感到疲倦就应休息,不能急于求成。

误解三:坐月不能沾水,不能洗澡及洗头

坊间常有人说,坐月期间容易受风,应待十二朝(产后十二天)过后才可洗头,以免有受风的机会。在古代,由于洗澡洗头等较为麻烦,且当时的妇女头发较长,故洗澡及洗头的确较易感染风邪,因此古代医家习惯嘱咐产妇要待十二朝过后,暗红及淡红色恶露基本已清除时才好洗澡洗头。

然而,现今要洗澡洗头已不是一件难事(洗澡时可使用暖气及使用吹风机吹干头发)。事实上,保持个人卫生十分重要,产后不断排出的恶露也容易成为细菌的温床,造成产褥感染。而且新生儿抵抗力低,稍一不慎便容易生病。故基本的清洁是必须的,尤其是母乳喂哺的妇女更需注意。

如果不敢冲凉,可使用姜水抹身,因生姜有袪风散寒的作用,而姜皮的药性会偏向进入人体的肌表,故可适量使用。不过,洗头始终较为费劲,产妇需视乎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或可考虑使用一些免冲洗的洗头用品,尽量避免受风。3

备注: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咨询注册中医师为宜。
网页:www.yanchai.org.hk中医服务内容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