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角度了解衰老

0
3788
views

衰老是人類生命活動規律的過程,在完成生長發育的過程之後,身體便開始逐漸由盛轉衰,亦即進入衰老的過程。

老是人生中必要經過的過程,如要減緩衰老的過程,我們必先了解衰老的概念及原因,才可增加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作用。在衰老的理解方面,可以分為生理性衰老及病理性衰老。

  • 生理性衰老 —— 隨年齡增長到成熟期以後所出現的生理性退化,這是生物的普遍規律。
  • 病理性衰老 —— 由於內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使人體發生病理變化,因而使衰老現象提前發生。

認識衰老的機理

中醫學在對理解衰老的原因及其機理上尤為重視臟腑功能,臟腑間的功能相互影響,任何一個臟腑的盛衰亦可成為衰老的誘因,只有陰陽相對調和時方為健康的狀態。

腎為先天之本,五臟中腎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尤為重要,腎氣的盛衰對於身體保持年輕有著重要的地位。在《黃帝內經》中《素問.上古天真論》記述關於腎氣和年齡的關係,以「女子七七」及「男子八八」之數作論述,由此記錄腎氣的盛衰在人一生中生長、發育、生育及衰老中的變化及作用,亦由此可見整個生長過程和腎氣相關。腎主藏精,精化氣,腎氣是元氣之本,一身陰陽生化之根。廣義之精是構成人體及維持人體生長發育、生殖和臟腑功能活動之有形的精微物質的統稱。故腎生命力活動的原動力,具有推動人體生長發育、促進人體生殖機能的作用,在衰老的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

脾胃

脾胃的功能同樣能影響衰老。胃在生理上負責受納和腐熟水穀,亦即貯存和消化食物的作用。脾為後天之本,在生理上具運化水穀的功能,把胃中的食物轉化為水穀精微,然後上輸於心、肺及頭目,再輸布到全身,對於濡養身體各部有重要的作用。若脾胃虛衰,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得不到及時補充,便會影響機體健康,從而加速衰老。

心藏神,主神志。心除了主掌人的精神狀態,廣義上亦掌控各種生命活動。心又主血脈,推動血脈的運行,而氣、血、津液等維持人體臟腑功能的物質亦有賴於心的推動而送至全身。五臟六腑必須在心的指揮下才能協調一切的生命活動,如果心氣虛弱,血脈的運行及協調的功能則會被影響,繼而影響其他臟腑,從而加速衰老。

肝藏血,主疏泄。肝主疏泄是保證機體多種生理功能正常發揮的重要條件,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的升降出入有賴於肝功能的維持,使各臟腑間的運行協調。另外,肝具有貯存和調節血量的作用,故肝失疏泄可影響血液的歸藏和運行。如肝失所養,肝血不足,則分布到全身各處的血液不能滿足生理需求,可出現血虛失養的病理變化,亦可加速衰老。

肺主一身之氣,為氣之本也。氣除了指呼吸外,亦包括氣的生成和調節全身各臟腑之氣的作用。氣對於人體全身機能的運行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如果肺氣衰弱,可導致氣的生成不足及氣的升降失常,因而出現呼吸及血液循環功能衰退的表現,如不耐勞作、氣短、肢倦乏力等症狀。

陰陽

陰陽的盛衰及平衡與否是延年益壽的根本。中醫學中陰陽的概念可追溯至《周易》︰「易有大恆,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由一生至萬物的概念,故陰陽又可視為一個整體的根本。《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指出陰陽失衡,可以導致早衰。故抗衰老重在如何調和陰陽,陰陽調和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從而延緩衰老。

導致衰老的因素

導致陰陽及臟腑功能失調的因素多樣,當中包括︰

1.社會因素

很多疾病都與社會環境因素相關,疾病又可分為精神及軀體上兩方面。現代社會生活緊張,人為了在現代社會生存及爭取更佳的生活條件,造成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壓力,無止境地大量工作及欠缺休息,超過身體可承受的負荷,可令人體健康受損。而在社會之中,無可避免要面對來自家庭、工作、社會制度及習俗等問題,這些逆境及壓力都可能虛耗臟腑,導致早衰。

2.環境因素

自然環境對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如果長期暴露於有害的環境,對健康可產生負面影響。空氣污染及水源污染等可能包含致癌物質或有害物質,如經常暴露於受污染的環境,則可能影響健康,造成各種急慢性疾病,從而加速衰老。

3.遺傳因素

衰老和遺傳有密切的關係,遺傳因素可影響人類衰老的速度,此可與腎為先天之本的概念對應。先天稟賦盛者,身體壯盛,精神充沛,衰老較緩慢;相反,先天稟賦弱,體弱多病,精神萎靡,衰老便會提前發生。

4.七情太過

周珈瑩(註冊中醫師)

七情指怒、喜、憂、思、悲、恐、驚,《黃帝內經》載:「喜怒不節則傷臟」;「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如面對長期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及創傷,而該創傷超過生理所能調節的範圍,情志的變化可導致氣血運行失調,繼而致臟腑經絡功能紊亂,從而疾病發生,促使衰老。

5.勞逸失度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裡指出生活起居有常,作息有序,飲食按時有節,勞逸結合,適量運動,充分休息,方能健康長壽,故曰常應適度分配勞動與休息。3

備註: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網頁:www.yanchai.org.hk中醫服務內容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