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常不足

0
4226
views

「三有余,四不足」是中医儿科关于小儿生理特点的重要理论,亦是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小儿五脏生理功能活动水平的概括。

「三有余」指心、肝、阳三者,「四不足」则是肺、脾、肾、阴。但家长们请注意这个理论是强调小孩子的生理特性,而并非病理变化,故此切忌为宝宝胡乱进补。

何谓脾常不足呢?小孩脾胃功能(尤指消化功能)并未发育健全,饮食喂养等稍有不慎便容易失调产生脾胃疾病;但小孩要健康成长却又需要充足营养,两者呈现矛盾状态。更甚者,现代社会营养过盛的情况常见,比营养不足的问题严重。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消化功能正常,全赖脾胃顺畅无碍活动,食滞、不洁饮食、外邪侵袭、过分进补皆可造成邪实;先天不足、偏食、食无定时、大病过后等则造成正虚,两者均影响运化,终将致病。故此拿捏小儿饥饱营养的平衡为父母者重中之重。以下介绍一些辅助小孩增强脾胃功能的方法。

小儿推拿

首先要介绍愈来愈流行的小儿推拿。小儿推拿简单易行,无痛苦,操作方便,具有健脾和胃,强壮身体,预防疾病的功效。操作大约10-20分钟,具体手法包括:补脾经、摩腹、掌揉脐、按揉足三里及捏脊。

1.补脾经200-500次(约2分钟) —— 在拇指末节罗纹面作旋推法,称为补脾经。

  • 旋推法:用拇指罗纹面轻附于小儿拇指上,做顺时钟方向的环旋移动。
  • 直推法:用拇指指腹沿小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

(注意:小儿皮肤娇嫩,故动作要轻快连续,以不把皮肤推红为佳。请随年纪酌量加重。)

2.摩腹2-5分钟 —— 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尾指合拢,在小儿的腹部大范围做顺时针摩动。

3.掌揉脐3-5分钟 —— 摩法的动作与揉法有相似之处,但摩法用力轻,仅在体表抚摩;而揉法用力略沉,要带动皮下组织。

4.按揉足三里50-100次 —— 足三里在膝关节外侧(外膝眼)间隙下3寸,左边先做,用大拇指或中食指指端。操作时以指端先按住足三里,再揉。(注意:要按住,没按住且手法太重会破皮)。

5.捏脊3-5次 —— 以拇指及其他手指在治疗部位做对称性挤压、捻动,称为捏法。以捏法施于脊柱,称为捏脊法。捏脊的操作一般均由龟尾穴(屁股端)开始,沿脊柱两侧而上止于大椎穴(即不上颈)。

便秘者可加用运水入土法:由小儿尾指指腹部的肾经穴起,沿手掌的尺侧和掌根部,运至拇指指腹的脾经穴。

按不同证型进行

家长若希望推拿效果更显著,可按不同证型进行推拿,以下简单介绍伤食、湿热和脾虚三型。

伤食(食滞)型

腹痛腹胀,泄泻量多,酸腐秽臭,常伴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口臭嗳酸,口渴纳少,呕吐酸溲,舌苔厚腻微黄,脉滑数,指纹沉滞,色紫。

手法:揉中脘(脐上四寸),揉天枢(脐左右旁开二寸)。

寒湿型

便稀多沫,甚如水样,色淡臭味少,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小便清长,可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指纹色红或淡红。

手法:推三关(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向上推)、揉外劳宫(顺时针揉按手背中央)。

湿热型(包括暑湿泻)

腹痛即泻,大便黄褐热臭,一日十余次,可表现为暴注下迫,便如水样,亦可为泻下黏滞不爽。肛门灼热发红,身有微热,烦躁口渴,尿少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红。

手法:

  • 清小肠(小指尺侧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由指根 向指尖直推清小肠)
  • 退六腑(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成一直线,自肘推至腕)
  • 揉天枢

脾虚型

久泻不愈,或时泻时止,或食后即泻。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有大量奶瓣及食物残渣,日泻数次至十余次,食欲不振,精神疲惫,睡时露睛,面黄唇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指纹淡。

手法:
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

厌食与偏食

正常来说,小孩是容易感到饥饿的,但现在很多小孩平时零食不离手,而且多是一些饼干、巧克力等高糖食物,或是薯片等膨化食品,这些零食不仅缺乏营养,而且不易消化吸收,经常食用会损伤脾胃。而且零食吃多了,没有规律的进食习惯,孩子便不会感到饥饿,自然不愿意正常三餐进食了。另外,碳酸饮料释放出二氧化碳很容易引起腹胀,影响食欲之余,亦会令小孩子吸取过量糖分,影响健康。此外,用餐时候气氛不愉快,常常吵闹;或有电视电脑在旁,分散他们注意力,也会影响孩子食欲。

至于偏食,主要是由喂养不当引起。这可能与父母的饮食习惯有关,若父母本身挑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把这种习惯带给小孩。从小父母经常吃甚么,孩子也会跟着吃,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习惯,只爱吃某些食物。

邵乐言(注册中医师)

小孩最擅善模仿父母,故家长首先要克服自己挑食的习惯,成为小孩的榜样。其次,不可以强迫和责备等方式催促小孩进食,亦不要给予难以咀嚼或吞咽的食物,这样会使他们对进食失去兴趣,对嫌恶的食物更加产生戒心,亦不应以食物作奖励方式诱骗小孩,更不可只给予孩子爱吃的食物来满足他们,这样只会助长偏嗜。另外,家里平常吃饭的气氛要保持愉快,让孩子将吃饭与快乐连在一起,而不是挨父母训话或挑剔的痛苦时刻。

坊间介绍食疗的文章及食谱众多,本文不再详细介绍。补品大多偏性较强,亦易滋腻有碍脾胃,而小儿脾常不足,故万不可随意进补。小儿食疗应选用平和之品,简单如淮山、扁豆、芡实、莲子煲瘦肉、淮山薏米粥则可,亦老少咸宜。容易食滞的小孩子则可用山楂麦芽煲水,健脾消积。

切记:食疗只是辅助,需要时则应求医。3

备注: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咨询注册中医师为宜。
网页:www.yanchai.org.hk中医服务内容

相关文章:小儿推拿需掌握穴位 辨识手法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