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棗類似乎有很多,耳熟能詳的有大棗、紅棗、南棗、蜜棗等,但究竟有何區別?功效上有何異同?
大棗為鼠李科植物棗的乾燥成熟果實,新鮮食用的鮮棗會在白露節氣前後上市,但大部分的大棗會加工成為紅棗、黑棗、南棗和蜜棗等。總括來說大棗是棗類的總稱,而根據產地不同、加工方式不同而冠以不同的名稱。
大棗是於秋季成熟時採收後曬乾而成,呈橢圓形或球形,表面暗紅色,略帶光澤,有不規則皺紋。其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黃色或淡褐色,肉質柔軟,富糖性而油潤。一般中醫入藥的大棗泛指黑棗及紅棗,大棗性溫味甘,歸脾、胃、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用於脾虛食少,乏力便溏。
紅棗
紅棗是由鮮棗燙漂後晾曬而成的,其皮色為紫紅或深紅色,身乾,顆粒大,果形短圓、皺紋少而淺,掰開不見拉絲,皮薄,核小,肉細,味甜。紅棗的補血功效較優,適合氣血不足睡眠差者,或經期後血虛的女性,以補氣血。
黑棗
黑棗,又稱為烏棗,是用鮮棗煮後熏制而成。黑棗是中國很多地方婦女產後的滋補食品,常用來煮湯、浸酒食用,亦可制蜜餞。黑棗主產於山東、河北,一般來說,顆粒大,頂圓蒂方,皺紋淺細,果肉堅實,乾燥,手捏不變形,不脫皮,皮色黑中透紅,油亮有光澤,肉色淡黃,味甜核小者為佳。由於加工程序的分別,坊間一般認為紅棗較黑棗燥,所以香港入藥的大棗,多以黑棗為主。
蜜棗
蜜棗是用鮮棗或乾棗再經糖煮制而成,是蜜餞中的一種。在安徽、浙江、福建、廣西、江西、四川、北京、山西、河北、陝西等省都有生產,因配料與制法各不相同,風味也多種多樣。蜜棗味道較甜,雖仍有補脾滋陰之效,但補血能力亦偏弱,故多用以煲湯調味。因為含糖量高,糖尿病的人士不宜服用。
南棗
南棗是用義烏一帶的大棗和馬棗製成。選料嚴格,長度都在一寸左右,故又稱「寸棗」,因過去要貢奉宮廷,又稱「貢棗」。制法上分燙紅與原紅兩種。南棗為冬令補品,其食法頗似黑棗,而品質要勝過黑棗。質量好的南棗色澤烏亮,七顆連起來在一尺以上,肉質厚實,身乾甜軟。南棗經過精挑細選,因此價格亦較為貴,但補血效能與其他棗類相若。
養生茶飲:三棗茶
材料:紅棗、南棗、蜜棗各一顆
做法:把材料洗淨,放入保溫壺,以小匙將紅棗和南棗輕輕一壓,然後注入滾水,焗 20分鐘即成。
功效:滋陰養血。適合氣血不足,易疲倦、眼乾目澀、眩暈、怕冷人士飲用。
禁忌:大棗性溫,較為滋膩,故體質偏熱及濕重易腹脹者不宜服用。大棗的升糖指數稍高,因此會造成人體血糖波動,糖尿病的人士亦不宜食用。其中蜜棗經糖加工,糖份較高,關注健康的人士可以無花果代替。3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
網頁:www.ucn.org.hk/?c=chinese_med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Instagram:instagram.com/ucn_health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