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释天灸疗法

0
3049
views

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当我们享受便利的交通及全城冷气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零运动」及过多冷气会伤害我们的阳气,引发虚寒性疾病或亚健康状态呢?

么,除了运动及保暖,我们还可以怎样保护我们的阳气呢?天灸疗法正是其中一种方法。

天灸疗法是指于特定穴位敷贴药物,以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阴阳,达致治疗的功效。由于天灸的药物对皮肤具刺激性,故在贴敷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自然充血、潮红或水泡。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早在南北朝(西元420至589年间)已有文献记载,其后宋朝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清初张璐的《张氏医通》均对天灸疗法有所记载。天灸疗法可分为三伏灸及三九灸两种,适合于不同季节进行。

「三伏灸」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出现于每年阳历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之间。「伏」是指阴气受阳气所迫而藏伏地下。按我国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初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或四十天。古医书记载,伏日必是庚,庚属金,与肺相配,故三伏灸可以用来治疗鼻敏感、哮喘等肺系疾病。此外,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时候运用天灸疗法,可以借天之阳气补人之阳气,正如《黄帝内经》所提出的「春夏养阳」,在夏天的时候补充阳气,以预防冬天虚寒性疾病的发生。故而,三伏灸除了治疗上述肺系疾病,还可以预防及治疗关节退行性病变、颈肩腰腿痛、胃肠道疾病等冬季常见疾病,提高人体抵抗力,对预防感冒亦有一定的功效。三伏灸的使用方法简单,经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将配好的药饼贴于适当的穴位上,待到特定时间除下药饼即可。

「三九灸」

我国民间对寒冬的计时方法是将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划分为九个阶段,以每九天为一个时段,称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一至二十七天称为「三九天」。此时阳气收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是关节退行性病变、颈肩腰腿痛、过敏性鼻炎、哮喘、胃肠道疾病和亚健康等常见病症的流行季节。《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就是说肺、脾、肾脏器的虚弱是致病的关键。所谓「寒者热之」,天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温热疗法,在三九天之际,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将药饼贴于适当的穴位上,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对上述冬季常见病有很好的预防及治疗功效。另外,三九灸除了其本身的寒者热之的原理之外,还是对于三伏灸的延续和补充。

避免「发物」

需要注意的是,在贴药当天要戒口:易引起化脓的「发物」,如牛肉、公鸡、花生、烧鹅、烧鸭、芋头等;鱼、虾、蟹等易致敏的食物;「热气」食物,如煎炸食品及辛辣刺激之物,均不宜进食。在三九天及三伏天期间更应少摄取冷饮、海鲜等寒凉之物,免伤阳气。孕妇或正有体温升高、咳黄稠痰等热症者,则应避免使用天灸疗法。3

 

备注: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先向注册中医师咨询。


网页:www.ucn.org.hk/?c=chinese_med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Instagram:instagram.com/ucn_healthcare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