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用藥比判證更重要

0
2009
views

在人類發展史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醫藥。中國醫藥學是世界上發展最早、理論上最有系統、最完整的醫學體系。即使西醫藥學今天在世界已佔統治地位,中國醫藥學也仍然對其有著充實提高、促進發展的作用。

國內,1956 年中國政府成立了以東 (上海)、南 (廣州)、西 (成都)、北 (北京) 四所高等中醫大學。從此,中醫藥受到了國家的重視。研究條件得到了保證,藥典、炮製規範不斷修訂和完善。之後政府又指出:「要把中醫與西醫擺在同等重要地位。」 中西醫結合在臨床上的應用,獲得了令人驚嘆的成果。

中藥張冠李戴

然而今天香港的中醫藥發展,不僅令人感到遜色,而且連政府都沒有找到一個正規的譜曲者。只是圍著 「毒品」 問題作一些宣傳,忽略了其他「慢性自殺」的問題。

明皇浦嵩有言 「醫之為道,莫要於識藥性。藥性明,斯能處方用藥以應病。如尺度求衡以應物,而毫末不爽焉」。由此可見,用藥正確比醫病更重要。但是今天香港市場的中藥依舊有張冠李戴,冒名頂替,不按炮製規範行事,最後形成「雖有藥名,終無藥實」,醫患雙方都成為犧牲者。

以雞血藤為例,現在市場誤以紅藤代雞血藤。紅藤別名大血藤、活血藤,屬大血藤科植物。功效:清熱解毒、袪瘀止痛。主治:腸痛腹痛,乳痛瘡痛。

真正的雞血藤則屬豆科植物。功效:行血補血、舒筋活經。

雞血藤與大血藤最大的區別是:雞血藤斷面有紫色膠汁黏附,浸入水中,水呈血紅。而紅藤則沒有這一特徵。兩者相比,雞血藤長於補血,治腸痛則不及紅藤。兩者功效並不完全相同。不宜混淆使用。

另外,白前的斷面應是中空的,形如鵝管,故稱鵝管白前,但是現在香港市場的白前變成了中間實心的植物。還有大薊與小薊,在香港現在市場上已變成一種植物。它們本是同科的兩種植物。《名醫別錄》中記載是混稱的,到了《本草綱目》已從植物來源、功效、應用等方面有了明顯的區別。《本草便讀》云:「大薊則散力較優,消痛則功能較勝;小薊專破血通淋。」 再如王不留行,藥用部分本應是成熟的果實經曝曬後中間的堅硬黑色種子。由於其質地堅硬圓滑,形容王帝都留不了它,故稱王不留行,但香港市場應用的卻是它未成熟的果實(非藥用部分),小孩子都能踏扁它。

製藥未受監管

中醫非常重視人體本身的統一性、完整性及其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同時也很注意病人的個體差異。辯證施治又是中醫工作的法則,從診斷到治療整個過程中,都要考慮人體陰陽的盛衰、氣血及臟腑的寒熱虛實、氣候、環境及生活和起居對人體的影響。因此,治療原則、遺方用藥都必須根據這些情況,針對病人的具體病證作出正確決定。但中藥的性能和作用無有不偏,偏則利害相隨,不能完全適應臨床治療的要求,這就需要炮製來調整藥性。但是目前香港對中藥飲用炮製根本沒有一個規範管理,加工商追求表面的商品化,忘記了中藥是用來治療疾病的,每一個錯誤加工程序都會直接影響臨床效果。

大多數市民片面地認為香港藥材質量高,卻不知飲片湯劑的科學要求。湯劑,它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點,且便於每個病人的病情加減化裁,故歷代應用廣泛,在金元時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段時期,曾提倡 「煮散」 以節省藥材,但因煎煮易糊化,過濾困難,處方校對困難等原因,未能得到推廣。所以至今仍以切碎飲片為科學的加工方法,由於香港藥材加工一直自成體系,又未能受到政府的嚴格監管,使得很多炮製方法不能得到科學化執行。不加應有的材料直接入藥,醫生處方要求很難得到完整性,香港的中醫也由此很難進步。

舉例如雞內金,按標準國內處方給藥,醫生寫雞內金,應附灸雞金,也就是用砂炒雞金發泡蜷曲為度。這樣可以提高胃液之分泌量、酸度及消化力,而直接用生雞金只適應通淋化石。國內專家經過實驗比較,生品與砂燙分別在灌胃 60分鐘後,方可增進胃酸及胃蛋白酸的分泌,其中砂燙品在胃中游離酸及胃蛋白酸活力顯著高於生品,而目前市場做法最多是放入焗爐加溫片刻作罷。再如川楝子,生品有毒,長於殺蟲,療癬,兼能止痛,炒焦後可緩和苦寒之性,降低毒性,減少滑腸之弊,以疏肝理氣止痛力勝。而現在我們的市場卻很少見有炒焦的川楝子入藥了,這裡不存在醫師是否寫焦川楝子的問題,而是應直接附焦川楝子。難怪病人服了川楝子後,出現瀉下反應,第二天跑到醫生那裡問究竟,有的醫生自然難以自圓其說。

中醫是發展醫學的方向

豐富的中藥學研究中蘊藏著非常深刻的科學理論。明代的李時珍,用了27年的時間,編寫了《本草綱目》1892種,在科技昌明的今天,我們有責任去做《本草綱目》的考證,但決不是這樣張冠李戴,冒名頂替載入史冊,科學是嚴肅的,未來時代的醫學科學將是多形式、多領域的綜合學科。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認為「醫學發展的方向是中醫」,就是在總體客觀高度,指出中醫本體綜合特徵符合未來醫學的發展方向,德國Manfrel Prokent 教授對中、西醫的看法有一段話,更是耐人尋味。他說:「中醫是感應綜合的科學,西醫是因果性的科學,兩者都能夠從現實的完全不同的方向提高同樣確實和有意義的資料,就像兩個登山隊,一個從南坡,一個從北坡通過不同途徑,同樣可以到達頂峰一樣。」 這句話喻示著一個頗具誘惑力的命題:中醫是從另一角度,另一種層次上對人體生命規律的把握。要論證這個命題,傳統中醫學已不具備能力,只有多走科學研究道路,才能在未來科學領域中證明中醫學確實有著西方醫學所不能取代的學科地位。

繼承不泥古,發揚不離宗,政府組成的香港中醫藥工作小組的前輩,面對醫生和病人,你們的口號和速度實在令人擔憂。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