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多法治鼻敏感

0
3780
views

你有没有试过每天早晨醒来出现鼻塞、鼻痒、流清涕,并且不断打喷嚏呢?
如果有的话,你可能患了鼻敏感。

敏感是困扰不少香港人的慢性疾病,由于症状看似轻微,所以大部分患者未必积极治疗。但是,若不及早治疗,除对日常生活造成困扰外,更有机会引起并发症,例如鼻窦炎、味觉及嗅觉变差等,所以绝对不容忽视。

鼻敏感,中医称为「鼻鼽」。鼻鼽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现代医学的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等疾病亦可参考中医的「鼻鼽」进行治疗。发病与家居环境、空气质素、天气与季节有密切关系。

临床可分为常年性与季节性两种:常年性为长年发作,多数清晨易发;严重者早、晚皆有发作。发作轻重因人而异,一般夏季、冬季较严重。而季节性又称花粉症,呈季节性发作,春秋季节花开时节较易发病;症状表现较重。季节一过,症状减轻或自行消除。

中医对「鼻鼽」的认识

「鼻鼽」多由于肺、脾、肾三脏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邪、寒邪侵袭,寒邪束于皮毛,阳气无从泄越,故喷而上出为嚏。《内经伤辨》中所说:「元阳本虚者,更以冬月助其会,故病者善嚏,鼻流清涕,塞甚浊涕,嚏不止。」其中指出「鼻鼽」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风寒外袭。《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指出:「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肺为娇脏,性喜温润,易受邪侵。《医学心悟》说:「鼻塞者,寒也;鼻流清涕者,风也。」可见肺气虚弱,风寒袭肺,上犯于鼻,是本病发病的病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肾)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这说明肾气亏虚,阴寒内盛,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可导致鼻鼽的发生。

现代医学对鼻敏感的认识

鼻敏感是指人体呼吸道受到空气中的致敏原入侵后,体内的免疫系统便产生抗体来抵抗外来物质。鼻黏膜因受致敏原的刺激而出现连锁反应,称为过敏反应,促使鼻腔产生发炎,出现鼻塞、流鼻水、嗅觉不良、呼吸不畅顺、眼痒或流眼水等生理症状。而诱发鼻敏感的致敏原因包括有花粉、尘埃、毛质、动物的毛发和寄生于家居床褥及家具的虫等。到目前为止,仍未有可彻底清除这些物质或根治过敏的方法。西医通常会处方一些可以纾缓因敏感反应而产生不适的药物,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如收鼻水、通鼻塞等,或处方类固醇喷剂,以减少鼻黏膜发炎程度。但较实际的做法还是尽量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减少病发机会。中医除用药减轻征状外,还注重调理失调脏腑,以治本为目标。

中医如何治鼻敏感?

根据中国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等制定有关「鼻鼽」的分型多为气虚、阳虚、郁热。具体的分型如下:

肺气虚寒

本型表现:鼻塞、鼻痒、喷嚏频频,嗅觉减退,畏风怕冷,自汗,少气乏力,懒言声低,流涕清稀量多,遇风冷或天气变化易发或加重,易感冒,或咳嗽痰稀,舌质淡苔白,脉弱。检查见下鼻甲肿大光滑,鼻黏膜淡白或灰白,鼻道可见水样分泌物。
治法:温肺散寒,益气固表。
方药:温肺止流丹合玉屏风散加减(细辛、荆芥、人参、甘草、诃子、桔梗、黄耆、防风、白术)

脾气虚弱

本型表现:鼻鼽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清晨易发,鼻塞较重,涕稀白黏量多,鼻痒,头重身困,倦怠乏力,纳差便溏,舌质淡,舌体胖,舌边有齿痕,苔白水滑,脉缓弱。检查见下鼻甲肿大光滑,黏膜淡白或灰白,有水样分泌物。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通窍。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黄耆、白术、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当归)

肾阳不足

本型表现:鼽嚏经年不愈,反复发作,冬季尤甚或遇寒易发;鼻塞,鼻内冷楚,痒嚏频频,清涕长流不止,怕冷,腰膝冷痛,耳鸣重听,舌淡苔白,脉沉迟。鼻检查见下鼻甲肿大光滑,黏膜淡白,有水样分泌物。
治法:温肾散寒,固肾纳气。
方药: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桂枝、制附子)

肺经郁热

本型表现:鼻痒、喷嚏、流涕、头昏,日间易发,常在闷热天气发作,全身或见咳嗽、咽痒,口干烦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检查见鼻腔黏膜色红或暗红,鼻甲肿胀。
治法:清热泻火
方药:辛夷清肺饮加减(黄芩、栀子、石膏、知母、桑白皮、辛夷、枇杷叶、升麻、百合、麦冬)

 

中药以外的选择

体针

选迎香、印堂、风池、风府、足三里等为主穴,以上星、合谷、禾、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等为配穴。每次主穴,配穴各选一至两个穴,留针二十分钟,每日一次,针用补法,十次为一个完整疗程。

耳穴贴压法

耳穴内鼻、外鼻、肾、肾上腺、肺、额,每次每侧耳取三个穴,双耳取穴不同,六个穴位交替,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于所选穴位上。嘱患者每日按压三至四次, 每次每穴位按压两分钟至三分钟,保留三日至五日,五次至十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五日。

灸法

取穴足三里、印堂、命门、百会、合谷、三阴交、肺俞,采用悬灸或隔姜灸。选隔姜灸者每穴灸三壮,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配合内服中药。采用灸法必须准确掌握热度,否则有机会烧伤皮肤。

按摩疗法

按摩能疏通经络,畅通气血,祛邪外出,宣通鼻窍。方法:自行把双手大鱼际摩擦至发热,再贴于鼻梁两侧,自鼻根至迎香穴反复摩擦至局部自觉热为度。

天灸疗法

天灸疗法是在一年中某些特定日子进行,利用辛温助阳药敷贴于人体特定的穴位,借着药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充血,甚至起泡,故此亦称「发泡灸」。天灸疗法能促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温肺逐痰及健脾补肾的作用。

天灸疗法较适合体质偏寒的鼻敏感患者,需选于「三伏天」来进行。「三伏天」处于夏季,共有三个伏天,即初伏、中伏、末伏。由夏至后开始计算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中伏是第四个庚日,末伏则为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中医认为「庚日」与「肺」在五行中都属于「金」,因此肺部的疾病在庚日作治疗效果最好。

具体做法:取白芥子、玄胡各30%,甘遂、细辛各20%,共研细末,用鲜姜汁调成稠膏状,压扁切成块,每块约1cm×1cm(6g),再加少许麝香,分摊在直径约5cm的胶布上,固定于特定穴位,初伏、中伏、末伏各贴一次。初伏、中伏取肺俞、心俞、膈俞;末伏取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一般敷贴二至四小时,连续三次为一个疗程。为了达到较佳疗效,一般建议患者连续三年进行此疗法。

鼻敏感患者的饮食宜忌

宜温不宜寒

鼻敏感患者,多属于虚寒性体质(寒底),饮食宜温不宜寒。一般不宜食用冰冻食品,水果中例如香蕉、梨、西瓜等亦应少食。

宜酸不宜苦

酸性食品有敛津止涕作用,故宜多食,如橙、橘子、话梅等;苦性食品易伤阳伤气,故不宜多食。

药膳

山药30克,生薏米30克,黄耆15克,每周两至三次。此药膳较为适合脾气虚弱的鼻敏感患者。至于肺气虚寒的鼻敏感患者,则可选用山药30克,川芎9克,炒苍耳子12克及猪肺半个,以补益肺气。

鼻敏感患者要注意的生活细节

  • 保持环境卫生,减少接触可能引发鼻敏感的致敏源,甚至最好把致敏源移除。例如:消除蟑螂,避免饲养宠物,适当清理花草。
  • 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清洁无尘以减少致敏源。
  • 定期清洗床单及被褥,要用摄氏55度以上热水清洗。最好使用无致敏作用的床单及被铺床褥。
  • 毛公仔要用胶袋或保鲜纸封好
  • 用木板或地砖等代替地毡
  • 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总结

鼻敏感患者应及早积极治疗,正所谓病向浅中医,并应咨询注册中医师以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法。3

参考资料:

  1. 张予,「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综述」《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7,6 (2),24-30
  2. 严道南《古代文献关于鼻鼽病名、病机及辨証治疗源流的探讨》2010,9(1),53-55
  3. 乔建君,李静「推拿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进展」,《山东中医杂志》,2009, 2 (28),137-138
  4. 王士贞,《中医耳鼻喉咽喉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24-128

 

备注: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先向注册中医师咨询。
网页:www.ucn.org.hk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