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多法治鼻敏感

0
3595
views

你有沒有試過每天早晨醒來出現鼻塞、鼻癢、流清涕,並且不斷打噴嚏呢?
如果有的話,你可能患了鼻敏感。

敏感是困擾不少香港人的慢性疾病,由於症狀看似輕微,所以大部分患者未必積極治療。但是,若不及早治療,除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外,更有機會引起併發症,例如鼻竇炎、味覺及嗅覺變差等,所以絕對不容忽視。

鼻敏感,中醫稱為「鼻鼽」。鼻鼽是以突然和反覆發作的鼻塞、鼻癢、噴嚏、流清涕為主要特徵的一種過敏性疾病。現代醫學的變應性鼻炎、血管運動性鼻炎等疾病亦可參考中醫的「鼻鼽」進行治療。發病與家居環境、空氣質素、天氣與季節有密切關係。

臨床可分為常年性與季節性兩種:常年性為長年發作,多數清晨易發;嚴重者早、晚皆有發作。發作輕重因人而異,一般夏季、冬季較嚴重。而季節性又稱花粉症,呈季節性發作,春秋季節花開時節較易發病;症狀表現較重。季節一過,症狀減輕或自行消除。

中醫對「鼻鼽」的認識

「鼻鼽」多由於肺、脾、腎三臟虛損,正氣不足,腠理疏鬆,衛表不固,風邪、寒邪侵襲,寒邪束於皮毛,陽氣無從泄越,故噴而上出為嚏。《內經傷辨》中所說:「元陽本虛者,更以冬月助其會,故病者善嚏,鼻流清涕,塞甚濁涕,嚏不止。」其中指出「鼻鼽」發病的主要原因是風寒外襲。《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九》指出:「肺氣通於鼻,其臟有冷,冷隨氣入乘於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肺為嬌臟,性喜溫潤,易受邪侵。《醫學心悟》說:「鼻塞者,寒也;鼻流清涕者,風也。」可見肺氣虛弱,風寒襲肺,上犯於鼻,是本病發病的病因。《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腎)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這說明腎氣虧虛,陰寒內盛,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可導致鼻鼽的發生。

現代醫學對鼻敏感的認識

鼻敏感是指人體呼吸道受到空氣中的致敏原入侵後,體內的免疫系統便產生抗體來抵抗外來物質。鼻黏膜因受致敏原的刺激而出現連鎖反應,稱為過敏反應,促使鼻腔產生發炎,出現鼻塞、流鼻水、嗅覺不良、呼吸不暢順、眼癢或流眼水等生理症狀。而誘發鼻敏感的致敏原因包括有花粉、塵埃、毛質、動物的毛髮和寄生於家居床褥及家具的蟲等。到目前為止,仍未有可徹底清除這些物質或根治過敏的方法。西醫通常會處方一些可以紓緩因敏感反應而產生不適的藥物,以減輕患者的不適,如收鼻水、通鼻塞等,或處方類固醇噴劑,以減少鼻黏膜發炎程度。但較實際的做法還是盡量避免接觸致敏物質,減少病發機會。中醫除用藥減輕徵狀外,還注重調理失調臟腑,以治本為目標。

中醫如何治鼻敏感?

根據中國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耳鼻喉科專業委員會等制定有關「鼻鼽」的分型多為氣虛、陽虛、鬱熱。具體的分型如下:

肺氣虛寒

本型表現:鼻塞、鼻癢、噴嚏頻頻,嗅覺減退,畏風怕冷,自汗,少氣乏力,懶言聲低,流涕清稀量多,遇風冷或天氣變化易發或加重,易感冒,或咳嗽痰稀,舌質淡苔白,脈弱。檢查見下鼻甲腫大光滑,鼻黏膜淡白或灰白,鼻道可見水樣分泌物。
治法:溫肺散寒,益氣固表。
方藥:溫肺止流丹合玉屏風散加減(細辛、荊芥、人參、甘草、訶子、桔梗、黃耆、防風、白術)

脾氣虛弱

本型表現:鼻鼽反覆發作,纏綿不愈,清晨易發,鼻塞較重,涕稀白黏量多,鼻癢,頭重身困,倦怠乏力,納差便溏,舌質淡,舌體胖,舌邊有齒痕,苔白水滑,脈緩弱。檢查見下鼻甲腫大光滑,黏膜淡白或灰白,有水樣分泌物。
治法:健脾益氣,升陽通竅。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黨參、黃耆、白術、炙甘草、陳皮、升麻、柴胡、當歸)

腎陽不足

本型表現:鼽嚏經年不愈,反覆發作,冬季尤甚或遇寒易發;鼻塞,鼻內冷楚,癢嚏頻頻,清涕長流不止,怕冷,腰膝冷痛,耳鳴重聽,舌淡苔白,脈沉遲。鼻檢查見下鼻甲腫大光滑,黏膜淡白,有水樣分泌物。
治法:溫腎散寒,固腎納氣。
方藥:腎氣丸加減(熟地、山藥、山茱萸、丹皮、澤瀉、茯苓、桂枝、制附子)

肺經鬱熱

本型表現:鼻癢、噴嚏、流涕、頭昏,日間易發,常在悶熱天氣發作,全身或見咳嗽、咽癢,口乾煩熱,舌質紅,苔薄黃,脈數。檢查見鼻腔黏膜色紅或暗紅,鼻甲腫脹。
治法:清熱瀉火
方藥:辛夷清肺飲加減(黃芩、梔子、石膏、知母、桑白皮、辛夷、枇杷葉、升麻、百合、麥冬)

 

中藥以外的選擇

體針

選迎香、印堂、風池、風府、足三里等為主穴,以上星、合穀、禾、肺俞、脾俞、腎俞、三陰交等為配穴。每次主穴,配穴各選一至兩個穴,留針二十分鐘,每日一次,針用補法,十次為一個完整療程。

耳穴貼壓法

耳穴內鼻、外鼻、腎、腎上腺、肺、額,每次每側耳取三個穴,雙耳取穴不同,六個穴位交替,將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膠布貼於所選穴位上。囑患者每日按壓三至四次, 每次每穴位按壓兩分鐘至三分鐘,保留三日至五日,五次至十次為一個療程,療程間隔五日。

灸法

取穴足三里、印堂、命門、百會、合穀、三陰交、肺俞,採用懸灸或隔薑灸。選隔薑灸者每穴灸三壯,以皮膚潮紅為度,每日一次,十次為一個療程,配合內服中藥。採用灸法必須準確掌握熱度,否則有機會燒傷皮膚。

按摩療法

按摩能疏通經絡,暢通氣血,祛邪外出,宣通鼻竅。方法:自行把雙手大魚際摩擦至發熱,再貼於鼻樑兩側,自鼻根至迎香穴反覆摩擦至局部自覺熱為度。

天灸療法

天灸療法是在一年中某些特定日子進行,利用辛溫助陽藥敷貼於人體特定的穴位,藉著藥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局部皮膚的充血,甚至起泡,故此亦稱「發泡灸」。天灸療法能促進調節機體免疫功能,達到溫肺逐痰及健脾補腎的作用。

天灸療法較適合體質偏寒的鼻敏感患者,需選於「三伏天」來進行。「三伏天」處於夏季,共有三個伏天,即初伏、中伏、末伏。由夏至後開始計算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中伏是第四個庚日,末伏則為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中醫認為「庚日」與「肺」在五行中都屬於「金」,因此肺部的疾病在庚日作治療效果最好。

具體做法:取白芥子、玄胡各30%,甘遂、細辛各20%,共研細末,用鮮薑汁調成稠膏狀,壓扁切成塊,每塊約1cm×1cm(6g),再加少許麝香,分攤在直徑約5cm的膠布上,固定於特定穴位,初伏、中伏、末伏各貼一次。初伏、中伏取肺俞、心俞、膈俞;末伏取肺俞、脾俞、腎俞、足三里,一般敷貼二至四小時,連續三次為一個療程。為了達到較佳療效,一般建議患者連續三年進行此療法。

鼻敏感患者的飲食宜忌

宜溫不宜寒

鼻敏感患者,多屬於虛寒性體質(寒底),飲食宜溫不宜寒。一般不宜食用冰凍食品,水果中例如香蕉、梨、西瓜等亦應少食。

宜酸不宜苦

酸性食品有斂津止涕作用,故宜多食,如橙、橘子、話梅等;苦性食品易傷陽傷氣,故不宜多食。

藥膳

山藥30克,生薏米30克,黃耆15克,每周兩至三次。此藥膳較為適合脾氣虛弱的鼻敏感患者。至於肺氣虛寒的鼻敏感患者,則可選用山藥30克,川芎9克,炒蒼耳子12克及豬肺半個,以補益肺氣。

鼻敏感患者要注意的生活細節

  • 保持環境衛生,減少接觸可能引發鼻敏感的致敏源,甚至最好把致敏源移除。例如:消除蟑螂,避免飼養寵物,適當清理花草。
  • 保持空氣流通,保持室內清潔無塵以減少致敏源。
  • 定期清洗床單及被褥,要用攝氏55度以上熱水清洗。最好使用無致敏作用的床單及被鋪床褥。
  • 毛公仔要用膠袋或保鮮紙封好
  • 用木板或地磚等代替地氈
  • 加強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總結

鼻敏感患者應及早積極治療,正所謂病向淺中醫,並應諮詢註冊中醫師以尋求合適的治療方法。3

參考資料:

  1. 張予,「中醫藥治療變應性鼻炎綜述」《中醫耳鼻喉科學研究雜誌》,2007,6 (2),24-30
  2. 嚴道南《古代文獻關於鼻鼽病名、病機及辨証治療源流的探討》2010,9(1),53-55
  3. 喬建君,李靜「推拿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研究進展」,《山東中醫雜誌》,2009, 2 (28),137-138
  4. 王士貞,《中醫耳鼻喉咽喉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24-128

 

備註: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
網頁:www.ucn.org.hk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