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天灸療法

0
2123
views

中醫中藥在香港一直深具影響力,被認定為調理體質的輔助醫療,除了中草藥廣為市民接受外,中醫獨特的「針法」與「灸法」亦被認同。針灸早已廣泛見於全球,灸法治療近年除了在內地流行外。

法治療在中國有相當悠久的歷史,《靈樞.官能》:「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灸法的主要理論是以溫熱的物質,通過人體的特別部位(某些穴位),直接產生刺激,從而達到預防或是治療疾病的目的。灸法分類繁多,「天灸」是其中一項。

香港人對天灸也許不算熟悉,但天灸在中國內地卻相當流行,每到接受天灸的三伏天,提供天灸服務的醫院常是人山人海,場面壯觀。

甚麼是三伏天?

天灸究竟是甚麼一回事?有甚麼作用?可以治療甚麼疾病?

天灸全稱三伏天天灸,又稱為「三伏灸」,即是在「三伏天」進行灸療法。天灸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南北朝,這種療法是不用火,不用艾草,不用針,而是使用中草藥製成膏狀貼於相關穴位上來達到灸法治療的一種方法。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亦有載天灸療法,清初名醫張璐所寫的《張氏醫通》提出了「在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防止哮喘復發」。

天灸療法必須在「三伏天」進行,甚麼是三伏天?

三伏天簡單來說就是夏天最熱的日子,三伏天是指節令小暑至大暑之間氣溫最潮濕最熱的日子。大家先要記得,中國的節令是用農曆計算,計算三伏天亦須用農曆,而每年的三伏天都不一定在同一日。

農曆是以「十天干」與「十二地支」配成六十個不同名稱循環使用來記日子,三伏天分初伏、中伏和末伏。計算「伏天」,一般都是以「夏至三庚」來決定,就是節令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算起。從夏至開始,照天干地支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由初伏到末伏,有時是三十日,有時是四十日,並不一定。

為甚麼要在伏天治病?

東華三院王澤森中西醫藥治療中心主任李捍東教授在解釋天灸療法時指出,孫思邈《千金要方》中載,「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中醫對待病症的觀念,是治未病之病,而不是治已病之病。天灸療法是中醫學獨特且具特色的一種灸法,根據中醫學「冬病夏治」、「春夏養陽」的理論,故此要在夏天最熱的三伏天進行灸法治療防冬病。

為甚麼要在庚日治療?

傳統的天灸多在三伏天進行,根據《黃帝內經》「天人合一」及中醫「天人相應」的理論,自然界的陽氣和人體的陽氣相應合,「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時候,亦是「冬病夏治」的時機。東華三院王昶文中醫師解釋:「古醫書載,伏日必須是庚日,因為庚日與肺在五行中同屬金,兩相配合。天灸屬於穴位敷貼療法,採用藥性溫熱的中藥製成藥膏,敷貼於特定的穴位上,通過藥物刺激和吸收作用,溫經通絡,行氣活血,調節臟腑的功能,亦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從而起防病治病的效果。」

因為冬季易生的疾患以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及各類呼吸系統疾病,透過三伏天天灸達到「冬病夏治」的原理,故此,天灸療法適用於過敏性鼻炎(鼻敏感)、慢性鼻炎、慢性咳嗽,或是抵抗力弱,易患感冒的人,此外,平日虛弱多病或是體質偏寒者,亦可接受天灸療法。

敷貼藥物

天灸療法是以辛溫藥物製成膏狀,敷貼在不同穴位,古代進行天灸,多選擇與肺、脾、腎三臟相關的穴位,背部的肺俞、脾俞、腎俞,再加上大椎、定喘、百勞等能平喘補肺,健脾益腎的穴位。藥物則以麻黃、白芥子、甘遂、細辛等藥按比例加入薑汁調成膏狀。現時內地不同醫院的配方或有區別,香港不同機構或診所也有提供天灸治療,所製作的藥物配方亦未必完全相同,但是治療法則應該一樣。若有疑問,或是有過敏病史,應向中醫師詳細諮詢藥物的配搭情況。

誰可接受治療?

天灸治療的對象年齡群很廣泛,12歲以下的小童至一般成年人都可以接受。先由中醫師診斷是否可以接受治療,再判斷應敷貼的穴位,以陽虛質及虛寒質最為適宜。大致上每次進行天灸可能要貼上六至七貼藥膏,一般成年人要敷兩小時,而12歲以下的兒童則貼一至兩個小時左右。

敷貼藥膏之後,穴位部位會出發熱感覺,皮膚亦有可能出現水泡,這些都是正常反應,唯是若出現發疹情況,便必須通知醫師,或需立即終止療法。

敷貼藥膏時要注意的事項:

  • 若皮膚出現水泡,應注意保護皮膚表面,避免抓傷引起感染。
  • 治療期間應戒吃容易出現過敏的食物,如海鮮、蝦、牛肉、鴨、鵝及煎炸食物。另外,亦要避免進食生冷刺激、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 接受天灸治療當天,貼藥部位不宜沾冷水,也不宜用肥皂等刺激性物品洗擦。

誰人不能接受天灸?

  • 患嚴重疾病,如嚴重心肺功能不足。
  • 急性炎症,如急性咽喉炎、急性肺炎。
  • 結核病、支氣管擴張、腫瘤及糖尿病。
  • 正在發熱,體溫高於攝氏33度。
  • 有中西外用藥物過敏史
  • 皮膚破損、皮膚病、貼敷的穴位部位皮膚損傷。
  • 中醫辨證屬於陰虛內熱型
  • 孕婦及3歲以下嬰幼兒

東華三院王澤森上醫館在2009年首次進行天灸療法,在病人接受治療之後進行跟進問卷調查,在269名接受調查的求診者中,有128名(77%)為過敏性鼻炎患者,其他主要為哮喘、咳嗽等病人,在接受天灸治療期間同時亦有服食西藥控制病情,調查發現,治療有助改善病情,並可維持三至六個月。
  
李捍東教授建議,接受天灸治療一般以連續三年為佳,治療對肺部疾病的效果最明顯,至於天灸是否對其他疾病也幫助,卻因為沒有相關的資料和臨床研究數據,暫時天灸治療仍不會使用在其他疾病之上。3

註: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