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趁周末帶家中7歲的兒子參加「荔枝團」,一家大小北上度周末。沒想到,樂極生悲,小朋友回港後又嘔又屙,而且有輕微腹痛。父母帶他去醫院看急症,醫生初步診斷為急性腸炎。
小朋友吃了醫生給的藥,3日內症狀漸有緩和,孰知第4天停藥後,又肚屙,半日去廁所6次,父母立刻又帶他趕往醫院,入住兒童病房。
詳細詢問之下,才知道他們參加「荔枝團」時,因為在國內見到有酒店的自助餐十分抵吃,小朋友吃了不少魚生及炒蜆。不用病人說,大概也可猜想發生了甚麼事,小朋友可能是患上病毒性腸炎了。
病毒腸炎會傳染
現在市面很流行日式食品,日式食物多以魚生做賣點,但其實,魚生若製作不當,在製作過程中極易染上病菌,而冷藏過程中冷藏的溫度、時間稍微控制不當,也易惹病菌,所以吃日式食品,建議選擇在有經驗有名氣的店舖吃,一是較有信心,二是客人流量大,能保持食物新鮮。進入炎熱夏季,許多人因飲食不當而患上腸炎,而嬰幼兒如果護理不當,最容易成為病毒性腸炎的受害者。
引起病毒性腸炎的常見病原為:輪狀病毒、腺病毒及諾沃克病毒(Norwalk Virus)。病毒性腸炎屬傳染病,具傳染性,家中有人不幸感染病毒性腸炎的話,必須注意隔離消毒,對病人的衣物、碗筷均要進行消毒,而患者則要注意休息,嚴重者必須送醫院治療。
家人在飲食方面,可以煮一些易消化,少渣滓的食物,患者忌食生冷、油膩食品。而吐瀉頻繁者,首先應禁食12-24小時,然後逐步恢復飲食。恢復飲食時,不同年齡與不同體質的人,飲食按比例調製的脫脂奶與米湯混合液,定時定量,逐步增加牛奶濃度和分量。
中西療法
通常,西醫會給輕度患者服用口服補充液;中、重度脫水則會採取靜脈補充液。若是重危休克,則要糾正電解質紊亂;嘔吐不多的患者,仍可進食;急性期可進食流質、半流質、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宜少吃多餐。口服補液鹽(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ORS)對治療病毒性腸炎非常重要,可為病患者補充屙嘔過程失去的大量水分,簡便、安全、價廉而且有效。
配方
每1000毫升ORS液含有:
- 氯化鈉3.5克
- 碳酸氫鈉2.5克或檸檬酸鈉2.9克
- 氯化鉀1.5克
- 不加糖或葡萄糖20克
- 米粉2.5克
(加入米粉的稱為米湯補液鹽,米粉中含8種必須胺基酸,可促進鈉與水的吸收,並提高ORS的療效。)
用量和方法:
- 輕度脫水時每千克體重,飲用50毫升。
- 中度脫水時每千克體重飲用100毫升,4-6小時內喝完,可以隨時飲白開水,不禁食。必要時採用胃管注入,可減輕嘔吐,但此法不適用於新生兒。
中醫治療病毒性腸炎則有一套獨特的方法。首先,可以食療配合治療,以下羅列幾種簡單食療方:
- 生大蒜每次一個,一日3-4個,用於急性輕症。
- 馬齒莧水煎服或炒菜吃,每次30克,一日兩次。
- 薑茶烏梅飲:生薑10克,烏梅肉30克,綠茶5克,以沸水沖泡,加蓋保溫半小時,再加適量紅糖,趁熱飲,每日3次。
當然,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例如嘔吐,中醫可在辨證的基礎上,加上和胃降逆止嘔藥物,如半夏、薑竹茹、生薑等;若嘔吐純屬濕邪犯胃失和降,可選用藿香、白蔻、砂仁、佩蘭等,還可採用針刺止嘔,常選內關、中脘、足三里等穴,平補平瀉。
針對腹痛症狀,可按壓靈台、重陽二穴。方法:病人俯臥,醫者用雙手拇指按壓,由輕至重,直至疼痛緩解。還可用按壓急脈,部位為腹股溝內側三分一處,觸摸有動脈跳動之處即是,按壓由輕漸重,無搏動感後續壓三秒鐘立放,放後下肢有股熱流感自上而下,每次按壓一側,兩側交替進行。另外,中醫有其他措施治療腸炎,包括推拿、敷貼、捏脊、按摩、磁貼、針灸、耳針、拔火罐、灌腸、穴位注射、理療等。
病毒性腸炎病因
病毒性腸炎的病因以外感濕熱、風寒之邪為主,臨床表現為濕熱內蘊或風熱夾濕型為主,其次為脾虛濕蘊型和寒濕內蘊型。
小兒輪狀病毒腸炎分為濕熱與脾虛兩型辨治。病位診斷有病在大腸與小腸之分,前者以瀉下伴墜脹感,大便有黏液、肛周發紅為臨床特點,治宜清利,方用葛根芩連湯,後者以水樣瀉,便時無墜脹及黏凍為特點,治宜清熱燥濕,兼以收濕,方用葛根芩連湯加白芍、木香,而脾虛型則以參苓白朮散加減治療。
其實,中西醫結合,治療病毒性腸炎具有一定的優勢和相當的發展潛力。有業內人士在治療中認為黃耆有解毒功能,並可促進抗體生長,增強機體免疫能力,而胡蘿蔔可促進腸道正常菌群的恢復,進而維持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故在治療69例患兒時,採取用黃耆10-15克,胡蘿蔔50克,煎水分三次服。西藥以干擾素注射,一日一次,3-5天為一個療程,對照組則單用西藥干擾素。結果,中西醫結合治療組痊愈率為百分之80-90,而對照組則只有百分之70,治療組平均治愈天數為3-4天,對照組為5-6天。
另外,亦有醫生將患者分成3組治療,分別為中藥組(溫中健脾化濕法)、西藥組(Diphenoxylate+Atropine、慶大霉素和矽炭銀)、中西結合組。結果表明,中西結合治療組的療效最佳,治愈率、有效率均比單獨採用中藥或西藥治療為高,且該組止瀉速度、症狀消失速度也最快。
中西醫結合治療病毒性腸炎大都採用以下模式:中醫藥以退熱止瀉,抑殺病毒為目的,而西醫藥則以補液、糾正電解質紊亂和對症處理為目的。兩者相互配合,在實踐中證明,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模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