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经典名著《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披)发缓形,以使志生,……」这里说的是春天的养生之道。
意谓:春季即农历的正、二、三月,阳气上升,万物萌动,自然界呈现一片生机蓬勃,天地孕育着生发之气,万物欣欣向荣。人们应当晚睡早起,阔步于庭院,披散头发,宽缓形体,以使意志充满生发之气。
春阳升发
春天阳气升发,风和日丽,树木下、水边的空气中负离子较多,对人体很有益,我们应经常到这些地方活动。在睡眠充足的情况下,要坚持做运动,以舒展筋骨、畅通气血、增强正气以抗病邪。春季,人们常会出现「春困」,表现为精神不振,困乏嗜睡,可以透过运动来予以消除,绝不能贪睡。因为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睡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气血循环不畅,筋骨僵硬、脂肪积聚、体内吸收与带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遂致体质虚弱多病。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八段锦」,因为这套健身功可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效果良好。
八段锦的由来
在古代,以各色精丝所织成的织品称之为「锦」,因此「锦」字也比喻珍贵美好的东西。「八段锦」顾名思义,就是八段招式组合而成,各招式的动作优柔绵密,有如中国古代锦缎般美丽;各招式对于疏通人体经脉,畅通气血有良好效果,是形体活动与呼吸运动结合的健身法,对身体健康正如「锦」一般珍贵。
「八段锦」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健身气功,属于古代导引法之一,据有关文献记载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八段锦」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宋洪迈所著的《夷坚志》,「八段锦」有「文八段」(坐式)和「武八段」(立式)之分,由于立式八段锦更便于练习,故本文只介绍立式八段锦。
「八段锦」的八个招式:
(一)双手托天理三焦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
(三)调理脾胃需单举
(四)五劳七伤往后瞧
(五)摇头摆尾去心火
(六)背后七颠百病消
(七)攒拳怒目增气力
(八)两手攀足固肾腰
八个招式的功效
(一)双手托天理三焦
能拉开十二经脉的手三阴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可疏通上焦的心肺经络;带动横膈膜、中焦脾胃和腹肌起落,畅通气血;加上「托手前弯」,能按摩下焦的肝肾,同时活动足三阴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此招式能放松肩颈,预防颈椎病,减少气喘、久咳及腹胀,亦能强固肝肾。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
本动作形似「开弓射箭」,开弓的手伸直,在保持肩部放松的状态下,拉紧腋下到手臂内侧的筋肉;此时旋转前掌,可明确感受到「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被拉开,可使肺气畅通,缓解肺叶、气管和鼻子的不适症状,「拉弓吸气,放松呼气」,深层调息,可纾缓胸闷及紧张情绪。结合蹲马步动作,可运动骨盆、腿肌和膝盖,增强下肢肌肉力量,脖子随手势转动,则可松肩活颈,有效预防肩颈疾病。
(三)调理脾胃需单举
藉一手托天,一手下按,能将气力通达双手指端,能放松肩膀、拉开胸腹经脉,直接按摩「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能调理中焦脾胃,亦可使脊柱内各椎骨间的小关节及小肌肉得到锻炼,从而增强脊柱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可预防和治疗肩颈疾病。
(四)五劳七伤往后瞧
「五劳」指心、肝、脾、肺、肾,五脏劳损;「七伤」指怒、喜、忧、思、悲、恐、惊,七情伤害,整体即指身心作息劳动不当使气血失调,造成疲劳早衰。本式动作中往后瞧的转头动作,可刺激颈部大椎穴,大椎穴为诸阳经之汇,七大阳经交会穴,活动刺激此穴位能促进经络气血循环,能有效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疲劳,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目的,亦可增加颈部运动幅度,活动眼肌,预防眼肌疲劳及肩颈与背部等疾病。
(五)摇头摆尾去心火
心火,即心热火旺,阳热内盛,易生心悸、焦躁、口干及失眠。本式的摇头动作可刺激大椎穴,可清降心火、安神健脑。在摇头摆尾的过程中,脊柱腰段、颈段大幅度侧屈、环转及回旋,可使整个脊柱的头颈段、腰腹及臀、股部肌群作收缩运动,既增强了颈、腰、髋的关节灵活性,也增强了这些部位的肌力。
(六)背后七颠百病消
脚趾为足三阴、足三阳经交会处,脚趾抓地可刺激足部有关经脉,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颠足可刺激脊柱与督脉,使全身脏腑经络气血通畅,平衡阴阳。
(七)攒拳怒目增气力
中医认为,「肝主筋、开窍于目」。本式中的「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经,使肝血充盈,肝气适当疏泄,有强健筋骨的作用。另两腿下蹲十趾抓地、双手攒拳、旋腕、手指逐节强力抓握等动作,可刺激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的俞穴和督脉,同时使全身肌肉、筋脉受到静力牵张刺激,长期锻炼可使全身肌肉结实,增强气力。
(八)两手攀足固肾腰
本式通过前屈后伸可刺激脊柱、督脉以及命门、腰阳关等穴位,有助防治生殖及泌尿系统的慢性病,达到固肾壮腰的作用。又通过脊柱大幅度前屈后伸,可有效发展躯干前、后屈伸脊柱肌肉的力量与伸展性,同时对腰部的肾脏、肾上腺、输尿管等器官有良好的牵拉及按摩作用,可改善上述器官的功能。
注意:本文旨在以中医角度介绍大家认识八段锦,真正实际学习必须由专业导师指导。3
参考资料:
1. 王玉川,《中医养生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中国养生文化研究中心 著,《二十四节气养生经》,大都会文化。2005
3.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 编,《健身气功.八段锦》,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