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論面癱

0
2600
views

天氣轉變,誘使面癱的發病率跟著增加。
中醫稱面癱為「口歪眼斜」、「口眼喎斜」,俗稱吊線風、瞄準風(就像木工吊線,士兵瞄準一樣)。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癱多由於脈絡空虛,風寒侵襲,以致經氣阻滯,氣血不和,瘀滯經脈,而導致經絡失於濡養,肌肉縱緩不收而發生本病。

晨起發病

面癱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雙側一重一輕型面肌癱瘓,表現為不能蹙額與皺眉,眼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畏光、流淚等現象。最常見的面癱又稱為「貝爾(Bell)面癱」,為「周圍性面癱」中最常見的一種。多在涼風吹襲後突然發作,常表現為一側面部肌肉全癱。周圍性面癱起病急,多數是在清晨洗漱時或與他人交談時發現,在任何年齡均可發病。

病人一般會有以下病徵:

  1. 口角歪向健側
  2. 鼓腮時,從重病側漏氣。
  3. 漱口時,從重病側漏水。
  4. 流口水
  5. 進食時,食物停留於重病側牙頰之間。

面癱可分為三類:

  1. 單側型
  2. 雙側一重一輕型
  3. 雙側同等程度周圍性面神經麻痺型 —— 面無表情,不會笑,雙眼不能閉嚴,口唇不能閉嚴,進食時腮記憶體留食物,言語不清。中醫稱之為全面癱,俗稱植物癱、傻癱。

單側型和雙側一重一輕型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其輕重程度會相互轉換;或原發病側肌肉已萎縮,較健康一側開始癱瘓。這就是常見的口角先歪向一側,後來又歪向另一側的道理。

發病原因及預後

發病多數是脈絡空虛,感受風寒。其次是肝腎陰虛,風陽上擾。再次是七情過極(喜、怒、憂、思、悲、恐、驚)。特別的,本病的最常見誘因有:掏耳朵、剔牙、飲酒和正在大出汗時突然受涼。

一般面癱在首2周至1個月期間治療最有效,不作治療一般在40-50天亦會改善或痊愈。但若未能恢復者,則可有面癱後遺症,而治療面癱後遺症一般效果較差。

中醫調攝與治療

急性期應適當進行每周3-7次的針灸治療及服用中藥。恢復期及後遺症期(一般指發病2周以後)每周2-3次的針灸治療及服用中藥。

病人應多加休息,面部要持續保暖,外出時可戴口罩,睡眠時勿靠近窗邊,以免再受風寒。有咽部感染時應同時服用清熱解毒藥。急性期患側面部用濕熱毛巾外敷,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鐘。對鏡按摩癱瘓的面肌,每日3-4次,每次3-10分鐘。由於本病使病側眼睛不能閉合,所以在睡眠和外出時應戴眼罩,並用抗生素眼膏塗眼,以保護角膜及預防結膜炎。進食後要及時漱口,清除患側頰齒間的食物殘渣,保持口腔清潔。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的軟食,禁煙、酒,忌食刺激性食物。

預防復發

約有15%的病人在一生中可出現二次甚至多次面癱。故痊愈後的病人平時亦應注意預防復發。

  • 保持精神愉快,保證適當的睡眠和休息。
  • 夜間避免受冷風侵襲
  • 一旦患病要注意防護,冷天外出戴口罩。
  • 眼睛閉合不好時應戴眼罩,以防角膜受傷。
  • 常用熱水洗面
  • 經常按摩局部穴位,進行必要的表情肌訓練。3
備註: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
網頁:www.ucn.org.hk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