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我们听得不少,那低血压呢?低血压不算是一种疾病,却可能是因为其他疾病所导致,症状是头晕眼花、精神疲乏,甚至休克。在女性和长者身上较为多见。
最常规测量方法,上臂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便是低血压。临床表现有头晕眼花、乏力、记忆力差,个别严重者可出现晕厥。低血压常发生在体质较弱者或继发于部分慢性疾病中,总体上无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层都可发生(在受刺激情况下出现急性血压下降,例如严重感染、失血、过敏及泵衰竭1等休克状态则不属于本病范围)。
病因病理
除症状性低血压之外,本病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张收缩障碍、体位、体质及药物有关,且有家族遗传倾向。
原发性低血压
多见于体质虚弱者,以女性较常见,有家族遗传倾向。部分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有症状者表现为头晕、视力模糊、乏力、记忆力差,少数人可出现晕厥。除血压偏低外,无其他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这是其特征。
直立性低血压
又称为体位性低血压。即是由坐位、卧位或蹲位突然起立或长时间站立后血压下降(30/20mmHg)为特征。可分为:
- 突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多见于男性,中年以后发病。可能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突然起立或长时间站立后,由于动作用下肢蓄血较多,如小动脉收缩功能不良,回心血量减少,使心脏排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可伴有暂时性脑缺血症状,头晕眼花、无力,甚至晕厥,大小便失禁。 - 继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伴见于一些慢性疾病中,如脊髓空洞症2、周期性麻痺、内分泌功能紊乱,或使用某些药物(如扩血管降血压药、镇静剂等),使小动脉舒缩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产生低血压。 - 症状性低血压
为部分慢性疾病的伴随症状之一。凡能引起心搏减弱、心输出量减少、有效血容量下降、血管收缩力降低等原因的慢性疾病,均可导致本症。如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多种心肌病变后期,缩窄性心包炎,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导致低钠,某些消耗性疾病后期,如内分泌疾病,营养不良、结核、恶病质3、肿瘤等,因血浆蛋白减少,使有效血容量下降,或长期卧床,血管收缩功能下降,均可引起低血压。
中医认为
本病多属中医「眩晕」、「虚劳」、「晕厥」范围。盖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如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过食生冷,损伤脾阳、大病久病气血暗耗;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恣情纵欲,肾精亏虚,使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心阳不足,心脉鼓动无力,脾虚不运,水谷精微不能充养机体而致阴血不足,血脉不充,气机升降失调,清阳不升,肾精亏耗,髓海空虚,心脑失养。究其本乃心、脾、肾之脏气血阴阳不足。
临床表现
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65岁以上长者低于99.75/60mmHg,原发性低血压部分患者可无自觉症状,常在体检中被发现,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健忘乏力、耳鸣、畏寒、脉细弱,甚至晕厥,大小便失禁等。
直立性低血压由卧、坐、蹲位,突然起立或长时间站立后可出现上述症状,恢复原先体位或平卧后症状可改善,直立时血压比平卧位下降30/20mmHg,症状性低血压除血压偏低和头晕眼花等症状外,尚伴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
- 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65岁以上长者低于99.75/60mmHg,卧位转直立位后血压下降(30/20mmHg),能排除其他疾病影响。
- 原发性低血压常无临床表现,多见于体质较弱者,以女性多见,有家族遗传倾向,有症状者应排除症状性低血压。除血压偏低外无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为此型的特征。
- 由坐、卧、蹲位突然起立或长时间站立后血压符合上述第一项,伴有头晕、视力模糊、胸闷乏力或晕厥、大小便失禁,平卧位上述症状可改善,为直立性低血压的特征。本病以男性多见,一般在40-60岁之间发病。
- 一些慢性疾病中伴有低血压,常为症状性低血压。3
注:
- 泵衰竭(Pump Failure)—— 泵衰竭是指在短期内心肌收缩功能明显减退,造成急性心功能不全(心衰)引起的一系列严重临床表现,其中包括心原性休克。泵衰竭的主要病因是急性心肌梗塞,而心肌梗塞前,患者的心功能可以完全正常,一旦心肌梗塞发生,心功能可在短短几小时内急剧减退。
-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 在骨髓颈段内形成长条形腔洞的一种脊髓疾病,位于中央的腔洞特别易于损害运动神经细胞及痛觉和温度感觉的传导神经纤维。典型表现为手部肌肉无力、萎缩伴有痛觉及温度缺失,空洞向上扩展到脑干下部时,称为脊髓空洞症。可产生小脑性运动失调,脸部部分丧失痛觉,舌和上颚无力。
- 恶病质(Cachexia)—— 恶病质多发生于癌病患者,不少研究认为恶病质是身体对肿瘤所产生的一种发炎反应,有认为当肿瘤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时,就会启动发炎反应。在人类,恶病质通常只发生于有转移状况的晚期癌症病人,消耗病人的活力能量,降低生活品质,增加病人对他人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