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 —— 中醫治療及預防

0
9465
views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化性病理改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頸椎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刺激或壓迫頸椎脊椎、頸部神經、血管而表現之相應症狀、體徵的綜合症。

成頸椎病的病因有很多種,其中慢性損傷和年齡因素在頸椎病的產生及復發有著重要的關連。成頸椎病的病因有很多種,其中慢性損傷和年齡因素在頸椎病的產生及復發有著重要的關連。

  • 慢性損傷 —— 各種不良的姿勢,包括長時間低頭工作操作電腦、躺在床上看書、睡眠喜歡高枕、劇烈的旋轉頸部或頭部、常在行駛的車上睡覺等等,這些不良的姿勢均會使頸部肌肉長期處於疲勞狀態,容易發生損傷,形成頸椎病。
  • 年齡因素 —— 當人體進入中年時期,身體已處於退變階段,脊柱間組織、韌帶、肌肉比較鬆弛、力量減弱,使椎體間出現不同程度的鬆動;椎體間出現鬆動之後,由於互相牽拉、撞擊等刺激促進了骨質增生,增生的骨刺壓迫和刺激了周圍的肌肉、韌帶、神經、血管、脊髓等組織,因而產生了一系列的臨床症狀。

症狀  

由於頸椎病的發病比較複雜,臨床上有多種類型,而每種類型的症狀也各有不一。以下為常見頸椎病類型:

  • 頸型頸椎病:主要表現是頸項痠痛、沉緊,延及上背部,尤其是長時間伏案工作之後症狀更加明顯;病人的頸後可有壓痛點以及硬結、索條樣反應物。
  • 神經根型頸椎病:主要表現是從頸肩沿上臂到手指有麻木感(有人稱為「過電樣」感覺),可同時伴有頸型頸椎病的感覺。
  • 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經常出現發作性眩暈,可有惡心、嘔吐等症狀,尤以體位變化時,症狀加重;可伴有頭脹痛或跳痛不適。
  • 脊髓型頸椎病:漸覺肢體沉重,步履不穩,腳底似踩在棉花上感覺,肢冷不溫,肌肉萎縮,症狀逐步加重,可致肢體痿廢,步履蹣跚易跌倒,最後無力行走,形成癱瘓,可兼有大小二便失控。
  •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症狀複雜,可出現眼瞼無力,眼脹痛,易流淚;皮膚多汗或少汗,血壓忽高忽低,心跳加速或徐緩等。
  • 混合型頸椎病: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的頸椎病同時存在時,我們稱之為混合型頸椎病。

中醫對頸椎病的認識  

頸椎病屬中醫痺症範疇,多由外感風寒濕邪或勞損外傷,以致氣滯血瘀痰凝痺阻經絡所致。 臨床辨證常分為以下四型:

  • 風寒濕型 —— 頭頸重痛不適,頸部僵硬,活動不利,惡寒畏風;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緊。
  • 痰瘀阻絡型 —— 頸項如錐刺,痛勢纏綿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處,夜間加重,伴上肢麻木、頭暈、欲嘔;舌質暗,脈弦。
  • 氣血不足型 —— 頭暈目眩,視力模糊,面色蒼白,心悸氣短,體倦乏力,納差;舌淡苔少,脈細弱。
  • 肝腎虧虛型 —— 眩暈頭痛,耳鳴耳聾,失眠多夢,肢體麻木;舌紅少津,脈弦。

中醫對頸椎病的治療

中藥內服治療(根據辨證分型選藥):

  • 風寒濕型:以祛風散寒除濕、溫經止痛為則,常用中藥有羌活、獨活、防風、川芎、桂枝等。
  • 痰瘀阻絡型:以祛痰通絡、活血止痛為則,常用中藥有半夏、陳皮、紅花、丹參等。
  • 氣血不足型:以補益氣血、活血通絡為則,常用中藥有黃耆、黨參、白術、當歸等。
  • 肝腎虧虛型:以補益肝腎、強筋骨為則,常用中藥有熟地、山藥、狗脊等。

針灸治療  

針刺或艾灸一些特定穴位,能疏通經絡、理順氣血、扶正祛邪,即中醫所謂「通則不痛,氣血調和也」;針灸取穴原則以局部取穴與循經取穴相結合為主,並配合辨證結果而配合相應穴位,常用穴位有風池、頸夾脊穴、天柱、肩井、手三里、曲池、外關、合谷、天宗等。

推拿手法治療  

通過術者的相應手法,對病區起到舒筋活絡、解痙止痛、理順筋骨作用,達到緩解神經根的壓迫、消除腫脹、分解黏連、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痙攣、改善血液循環、增強局部的血液供應,促使病變組織的修復,從而緩解病情;常用手法有滾法、揉法、點壓法、拿捏法和彈撥法等。

預防護理  

日常生活中,注意頸部保健,用枕選擇合適的高度與硬度,保持良好的睡眠體位。長期伏案工作者,應注意經常做頸項部功能活動,避免頸項部長期處於低頭體位而發生勞損。椎動脈型頸椎病及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作功能鍛鍊時應選擇合適的動作,循序漸進,尤其症狀重者應謹慎。

頸部功能鍛鍊  

患者坐於椅上,挺直腰背,兩眼平視,全身放鬆 ——

  1. 低頭動作:把頭慢慢低下,盡量使下頜貼向胸部,保持10-15秒,然後慢慢將頭恢復原位。
  2. 仰頭動作:把頭慢慢向上仰望天空,保持10-15秒,然後慢慢將頭恢復原位。
  3. 頭左右偏:頭慢慢左偏,將左耳向左肩貼近,保持10-15秒,然後慢慢將頭恢復原位,再向右作一次同樣動作。
  4. 頭左右旋:頭部慢慢向左旋,盡量從左肩上方向後看,保持10-15秒,然後慢慢將頭恢復原位,再向右作一次同樣動作。 完成以上四式為一遍,休息30秒鐘後做第二遍,可以重複5-10遍。

頸椎病以往多發生於中老年人群,但由於現代社會的節奏急速,其發病年齡也有所提前,許多中青年人也有不同程度的發病。輕者僅有頸肩部不適感,重者可出現嚴重的症狀而影響工作和生活,及時治療和積極預防都是必要的措施。3

備註: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
網頁:www.ucn.org.hk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