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荨麻疹

0
990
views

一个全身及四肢均布满红色疹块青年人,任职厨师,长期接触冷藏食品,化验报告证明他是个乙型肝炎带菌者,四肢及胸背部起疹已有一个月,全身痕痒,有些皮肤的表面已被抓破,有结疤痕迹,病情反复发作,痕痒难忍,痛苦异常。

者舌苔白腻,右寸脉迟缓,左关脉沉数,神疲力乏,食少讷呆,体形消瘦。诊断为瘾疹,亦即西医的荨麻疹。治法为调补气血,袪风止痒。

处方:拟以「八珍汤」化裁(3剂)

  • 党参20克
  • 茯苓20克
  • 炙甘草10克
  • 当归20克
  • 熟地20克
  • 白芍15克
  • 川苓10克
  • 白蒺藜30克
  • 薏米30克
  • 荆芥10克
  • 白藓皮15克

瘾疹亦即荨麻疹

由于病中未及时服药,隔日后红疹加重,在难以忍受之下终于服用中药,服药后搔痒稍退,情绪稳定,精神好转,原方继服三剂,再加食疗茯苓餐及外用洗方一剂。数日后患者母亲告知,病人痕痒已止,红疹已退。

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另有汗腺、皮脂腺、指(趾)甲、毛发等附属器,还有着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司温、痛、触、压等感觉,有保护体内脏器组织、调节体温、分泌、吸收、排泄及新陈代谢等功能。由于皮肤覆蓋人体表面,所以极易受到外界各种致病因素的刺激和侵害而发生病变,中医认为,人体脏腑与皮肤有经络相连,脏腑有病可以通过经络在皮肤上反映出来。因此,皮肤发生疾病,可能是皮肤局部的病变,也可能是人体脏腑发生病变的外在反映。

中医经典名著《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论》中,有对瘾疹的专门论述:「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中医认为瘾疹是风寒之邪,乘荣卫气之虚而入,其轻者,风气吹得外泄,则出现所谓泄风的瘾疹;其重者,邪不能外泄而内阴入里,影响胸肺则胸闷、短气,这也是世界上对荨麻疹的最早记载。西医认为荨麻疹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身体对致病因素反应性增高,使肥大细胞释放大量组织胺造成,除有奇痒难忍的风团块外,常伴有发烧、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与《金匮要略》瘾疹何其相似。

免疫功能降低

从西医角度讲,是属于免疫性疾病,在发病机理上分两种类型:

  • 变态反应型:由于抗原进入身体后数秒钟内发生急性荨麻疹,或由于输血引起的荨麻疹,或血清病变态反应,其次也有冷性荨麻疹。
  • 非变态反应型:一些药物、食物、化学物、酶及组织损伤等,可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介质,引起荨麻疹,另外,遗传性在本病的发生中亦是重要因素,医治上比较困难。

中医认为此病与感受风邪关系密切,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不可独伤人,而又易与寒或热拼搏,寒于肌肤,则起风疹。素体虚弱,或因病致气血不足,血虚则可生风,或风邪乘虚而入,寒于肌肤而发疹,内伤七情,中任不调,营血不足,肝胃失养,生风化燥,阻于肌肤,亦可发疹;禀赋不足,不耐膏梁发生之物,导致胃肠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肤块,亦为常见的病理机制。

人体不虚 邪不能伤人

中医重视整体观念的同时,也重视个体的差异,上述患者由于乙肝带菌,又处在长期接触冷藏食品之中,故免疫功能已经降低,在湿疹中,须重视虚的一面,「血行风自灭」,扶正才能袪邪。

中医学认为,正气与邪气相搏,决定着疾病的发生、演变和转归,而内因正气则居于主导地位。邪气固然是引起外感疾病的重要因素,但人体是否发病,主要并不取决于外来的邪气,而是取决于人体内部的正气。

人体的正气旺盛,纵有外邪,即使侵入,如能抵抗,不致发病,此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谓。只有正气亏虚之际,外邪方能乘虚而入,侵犯人体,发生疾病,此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谓。

六淫是引起各种疾病的常见因素,但人体不虚,它是难以伤人的。正如《灵枢.百病始生》所讲:「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 倘若人体正气不足,又遭受外邪侵袭,内外相合,邪气就会侵害人体而致病了。所以该篇紧接着又说:「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灵枢.论勇》还举例来说明上述观点:年龄相同的人穿同样厚薄的衣服,或站立,或行走,突然遭到烈风暴雨的袭击,其结果可能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有些人病,有些人没有病。第二种是全都会生病。第三种是全都没有生病。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生病的都是「衣薄肉弱」者,经受不住烈风暴雨的袭击,所谓「不胜四时之虚风」。而那些没有病的人,则是因为「衣厚肉坚」,故能不伤于四时之虚风,即使是「烈风暴雨」亦能承受而不会生病。

古医书中还记载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从前有三个人,一个空腹饥饿,一个饱食神旺,另一个则喝多了酒,他们同时冒着寒冷在晨雾中行进,后来,喝酒的人病了,饥饿的人死了,而饱食的却健康如常。说明正气的强弱,机体的状态,确是发病的关键。

外来的杂气,特别是疫病之气,其致病力远较六淫为烈。尽管这样,也并非人人皆病,有些正气强者,也可不病。正如《内经》所言「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温疫论》也说:「本气充实,邪不能入」。而感邪发病的人,往往正气素虚,故外邪因而乘之。

《诸病源候论》强调说:恶毒之气,人体虚者受之。与患者共同居处而受传染者,也与他们阴阳不调合,血气虚弱有关。

清人陈根儒在《喉証要旨》中还以燃放鞭炮作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他写道:「原来喉症之甚,虽有时为疫气所感,然感其气者,大抵早日将息失重,脏腑先病,如燃放鞭炮,一个即响,全串皆及。然寻视其处,有未发者,则其中空无引火之药也。鞭炮处烈焰之中,而空者能全。故知人当疫疾之际,其脏腑盛者,能免于患也。」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