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三重檢測及早檢出妊娠毒血症
妊娠毒血症又稱前兆子癇或子癇前症,是一種嚴重的妊娠併發症,較難在妊娠早期確診。患此症的懷孕婦女常見症狀為頭痛、視力模糊、惡心、嘔吐和腿部腫脹。嚴重的妊娠毒血症對母親及胎兒均可造成致命危險。

八成香港人無時間減壓
10月10日為「世界心理健康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有保險業發表最新的心理健康調查,顯示儘管大多數受訪者對心理健康有認識,過半受訪者表示面對壓力時會失眠,而近八成受訪者認為並未有花足夠時間減壓。


改善生活習慣降患認知障礙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字,全球大約有五千萬名認知障礙症患者,而每年的新症則接近一千萬宗。未來三十年,患者的數目將是現時數目的三倍。在香港,85歲以上長者大概每三人便有一人患認知障礙症。

全基因組測序技術作胎兒產前診斷
所有父母都希望有個健康寶寶,唯產前檢查仍有技術限制,未能百分百測出輕微的基因組及染色體異常。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成功引入嶄新的全基因組測序技術,以進行遺傳學入侵性產前診斷。

Statins類藥物可預防肝癌
瑞典Karolinska Institutet醫學院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脂溶性他汀類藥物可預防肝癌,降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死亡率。該研究已發表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港大發現:苗藥有望治糖尿
香港大學醫學院研究古老苗族藥物配方製成的複方植物藥TNTL的降血尿機制,發現TNTL以影響巨噬細胞中的SECISBP2蛋白/基因來降低血糖水平,研究認為SECISBP2蛋白/基因有望成為治療糖尿的新標靶。
聯合療法延長晚期乳癌患者存活期
一項針對絕經前婦女的全球性研究MONALEESA-7發現,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聯合傳統荷爾蒙治療,可延長荷爾蒙受體陽性(HR+)/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HER2-)晚期或轉移性乳癌患者的整體存活期。
社會矛盾增抑鬱症及自殺率
港大醫學院「愛+人」隊列研究團隊從2009年開始進行為期10年的研究,在2009年3月至2019年7月7日期間,於大型社會活動發生之前、期間及之後,進行共8次調查,以評估人口出現抑鬱症的演變,研究發現,重大社會事件會增加抑鬱及自殺率。
睡眠窒息症患者術後易出現心血管問題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進行了全球首個探討未被識別的阻塞性睡眠窒息症與術後出現心血管併發症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患有嚴重阻塞性睡眠窒息症而未被識別的病人,在接受手術後出現心血管問題的風險是非患病人士的兩倍。
首個預防叢集性頭痛藥物批准使用
叢集性頭痛是一種神經性疾病,一種被形容為比女性分娩更要痛苦的頭痛,一直是原發性頭痛中最嚴重的一種,且沒有特別有效控制方法。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用於注射治療成人叢集性頭痛的藥物,或可紓緩患者的苦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