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免費肺癌篩查計劃
研究發現,有肺癌家族歷史的人士患上肺癌的風險比沒有家族史的人士要高。有見及此,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將從今年11月到明年10月,推出一項費用全免的肺癌篩查計劃,對象是血親曾患上肺癌的人士,名額100人。


新抗病毒藥減89%新冠死亡率
繼之前美國藥廠Merck研發的抗新冠病毒藥物Molnupiravir可降低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後,美國另一大藥廠輝瑞亦宣布其研究性口服抗病毒候選藥物Paxlovid能降低新冠患者死亡率89%。

集中篩檢高危群 及早治丙肝
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腸胃及肝臟科的研究團隊與本地多個非牟利團體合作,以「目標群組消除」策略進行丙肝篩檢先導計劃,提高檢測成功率,同時縮短安排患者接受治療時間。有關研究的中期結果已於歐洲肝臟研究學會(EASL)年會暨國際肝病大會發表。

研究豬流感如何跨物種
阻截傳播人類
研究人員重塑不同適應階段的豬流感始祖病毒,發現病毒內的聚合酶蛋白和核蛋白分子突變有助病毒在豬與豬之間傳播。如果採取流行病學調查和風險評估並用的策略,或可於病毒在哺乳類動物身上完全適應前,鎖定有機會導致人類大流行的病毒。

護心公式:3低1高0反式
心血管疾病為全球頭號殺手,全球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人數高見1,780萬。2020年本港因心臟病死亡人數達6,561,死亡率較2019年上升6.5%。有心臟科醫生指港人普遍有多個不良生活習慣,潛藏心血管炸彈!

管理心衰竭減低死亡率
調查發現,香港人對心臟衰竭的病徵及相關風險缺乏認知,並低估死亡率,約一半患者於確診心臟衰竭後5年內死亡,死亡率比乳癌及大腸癌更高。心臟衰竭更有年輕化趨勢,18-44歲的患病率在20年間上升超過4成。
女性患癌數字見新高!
2018年,本港癌症新增個案34,028宗,女性佔16,988 宗,與2017年相比,增加了4.9%;而男性個案增加1.0%。隨著現時患癌趨勢及本港人口結構的變化,有預料三數年內女性患癌的新症數字或將超越男性。
免疫治療組合延長晚期肝癌存活期
無法以手術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治療一向以藥物為主,一個免疫治療藥物合併抗腫瘤血管生成藥組合能為患者帶來更長存活期,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及歐洲藥品管理局核准,用於一線治療晚期肝癌病人。
加強醫護培訓 推動防敏12式
研究指嬰幼兒時期出現濕疹,未來誘發各種過敏症狀的風險會倍增,包括鼻敏感、哮喘和食物過敏。香港營養學會呼籲加強醫護人員專業培訓,讓公眾尤其家長及早並正確預防過敏,幫助下一代健康成長。
手術機械人激光治頭頸腫瘤
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的聯合研究團隊,成功研發一套軟體機械人系統,在進行治療頭頸癌的微創手術過程中,配合磁力共振圖像導航,經口腔釋放激光消融頭頸腫瘤。發明已於《Science Robotics》發表。
肺功能較強
患冠心病、中風及糖尿病風險較低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聯同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的研究團隊,透過分析大量人類基因組相關的研究數據,發現較好的肺功能與減輕患上冠心病、中風及二型糖尿病風險之間有因果關係。研究文章已於呼吸學期刊《Thorax》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