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病科






找出夜難眠的理由
有些人從不失眠,無論身處何方,站著還是坐著,只要睡魔出現,就會立即與愛麗絲一起夢遊仙境。如果你是這種人,實在值得恭喜。但亦有很多人,尤其是大城市裡的都市人,卻常有失眠,年紀大一點及精神較緊張的,更容易長期失眠。

過度活躍症
一班學生當中,總有些是特活躍的,通常多是男孩子,他們特別不專心,特別搗蛋,特別容易興奮,亦特別坐不住,當然,學業也特別差。以前,我們把這些兒童統統標籤為壞分子或是問題兒童,現代醫學家發現這些特別活躍的小朋友可能是患了病,這個病叫做過度活躍症。


釋放情緒壓力解除焦慮
日常生活中可能有很多令人憂慮的事。或許擔心健康,擔心經濟,也許會為感情煩惱,或是為工作焦慮。但是,若這種焦慮的感覺比平日經驗的焦慮嚴重而且持續,明顯影響了生活,則可能是患了廣泛性焦慮症。
思覺失調
思覺失調可說是香港首創的醫學術語,思覺失調究竟是甚麼病?有人說其實就是精神病,也有人說是精神分裂症。若是我們看一看「思覺失調」的英文譯名 —— Early Psychosis,不難明白思覺失調究竟是個甚麼病症。
躁鬱症
躁鬱症,全名是躁狂抑鬱症,是一種周期性情緒過度高昂或異常低落的病症。患病的人,情緒會在躁狂與抑鬱兩極之間擺盪,所以又稱為雙極性情緒病。嚴重的躁鬱症患者,情緒變化如雲霄飛車,不停起起落落,若是治療不及,大約有7分之1的人會有自殺行為。
不退不休的銀髮年華
有調查指出香港的一些中產階級表明對目前工作不感興趣,盼望很快就可以退休,然後幹自己喜歡的事。姑勿論這些想法是否反映這些人對目前生活壓力感到吃不消,反而要認清楚,這些對退休的憧憬有可能帶來失望與困擾。
生與死的意義
生與死有很密切的關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歷程,而終點就是死亡。有哲學者認為死亡比生存更重要,面對死亡經得起考驗的,才是生命活動的真諦。死亡,亦可能是世界存在的一個條件,若沒有死亡,一切生命也沒有終止,這個世界可能不可以延續下去,因為容納不了這麼多的人。
健康情緒=心理健康
今天人們生活較以前富足得多,對精神上的滿足也有更強烈的追求,人們都更重視心理健康。愈來愈多科學研究指出健康的心理狀態有助預防很多致命疾病,例如冠心病、高血壓等,良好的心理狀態使人減少不良生活方式,例如吸煙、酗酒等。
忘了我是誰!
老年癡呆症(Dementia)是一種腦部疾病,患者的腦細胞會慢慢退化而出現不正常的衰老壞死,由於腦細胞的死亡而導致腦部功能逐漸衰退,患者會變得健忘、智力退化、自我照顧能力減低,甚至連性格都會改變。
擔子這麼重,怎辦?
誰都希望有個開心和睦的家,遇到家人身體不適或受傷都會關心支持。直到患病的家人康復之後,很多時這個家會比以前更相親相愛,家庭成員間關係更緊密。但是,若有家中成員患了精神病,這個家庭所受的衝擊卻是不容易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