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張世平博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Posts by Donna Poon:


探討紅酒泡洋葱的益處 —— 紅酒的白藜蘆醇
不知道哪個年頭開始,坊間開始流行紅酒泡洋的食療偏方。互聯網過萬個搜尋結果關於紅酒泡洋食療,好處更是多不勝數,例如可以抗衰老、治療糖尿病、關節炎、心臟病、癌症、皮膚過敏、濕疹、痛風等等。更有報章報道名人服用的好處,給人一種不能不吃的印象。



血管年齡的迷思
近年「血管年齡」這個課題備受關注,報章大幅廣告宣傳血管年齡的重要,體檢中心提供相關檢查,坊間亦有些很簡便的檢測「血管年齡」儀器在大小商場中幫助市民檢測血管。
血管問題與高血壓、心臟病、腦中風、糖尿病等等關係千絲萬縷,究竟醫學上有沒有「血管年齡」?

古老傳染病 —— 麻風
麻風亦稱痲瘋或麻瘋之類,近年較統一地使用麻風,是一種很古老的傳染病,在中國流行了接近2千年,印度、埃及等古代文明對麻風亦早有認識,多見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因此病會令患者外觀變形扭曲,且具傳染性,患者常被社會甚至家庭排斥。


慢性肌腱炎
市民對於肌肉骨骼組織的認識非常一知半解,在病名的稱呼上更是千奇百怪,肌、筋、腱、膜,模糊不清,不但自己不知患了甚麼病,有時甚至誤導了醫護人員。好像我們常說青筋,其實是靜脈血管;而手筋腳筋,在醫學上稱為「肌腱」。

高頻透顱磁場刺激 治療中風後遺症
腦中風是現代殺手病,病發每每有奪命可能,就算能及時送院救治,仍可能留下後遺症,言語障礙及吞咽困難是中風患者最常見的後遺症,影響患者的溝通及生活質素。醫學界研究利用高頻磁場刺激,希望幫助患者重新控制肌肉活動。
食補加強免疫力 一起走出「亞健康」
「亞健康」( Sub-optimal Health)這個名詞近年較為人熟悉,據香港大學於2013年3月訪問調查發現,高達97%人士在過去3個月,有出現這個介乎於「健康」及「生病」之間的狀態。
認識食物添加劑
近年關於食物添加劑的負面新聞不絕,濫用、過量,致癌、致敏、致肝腎毒性等等消息層出不窮。走一轉超級市場,你會發現百分之九十食物都是預先包裝,這些食物中或多或少都含有食物添加劑。
究竟甚麼是食物添加劑?有何使用意義?
關於食物添加劑九大疑問
食物添加劑可以公然存在於大多數食物食品之中而進入人類的肚子,背後不可能沒有經過風險評估和依據。
但反對食物添加劑的人認為添加劑不是食品,不能進食,是化學家搞出來的怪物。究竟現代生活是否可以摒棄食物添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