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醫運動養生

0
3987
views

相信養生一詞廣大市民相當熟悉,從日常生活中亦不難接觸食療、浴足及推拿等各項保健養生項目。隨著市民追求健康的意識日漸增高,保健養生活動愈來愈受市民歡迎。

醫養生是甚麼概念呢?怎樣才是中醫養生的精髓所在呢?首先,讓我在此介紹有關中醫對養生的正確觀念。
  
養生一詞最先被用於中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如何調養身體,預防疾病,延年益壽。養生,即「養主生」,古代亦稱「攝生」。「養」即保養、調養、補養、護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

現今社會物質生活豐富,糧食充裕,科技發達,醫療體系發展亦逐步完善,市民大眾的養生保健常識從教育及媒體得以提高。根據一項調查顯示,香港人的平均壽命達82歲,僅次日本居全球第二。可是,這並不代表香港人的健康水平從此提高。因為都市病如癌症、心血管病等疾病發生率仍保持一定水平,大部分人都處於亞健康狀態。

中醫學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句話指出如果人體正氣充足,疾病便難以入侵。而養生對保養正氣有肯定的作用,故此養生受到歷代眾多醫家所推崇。中醫養生具體可分類為傳統運動養生、情志養生、起居養生、藥食養生、針灸及按摩養生。本篇文章主要介紹運動養生及按摩養生。傳統運動養生可能對現代都市人比較陌生。其實,千百年來,人類於各項養生運動中總結了一些經驗,逐漸形成了導引、吐納、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等傳統養生功法。透過這些功法鍛鍊身體,活動筋、骨、關節,可以達到調和臟腑氣血、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及安心寧神,從而達到強身健體、調節身心、延年益壽等目的。這都符合中醫所提倡的未病先防、治未病等思想。通過鍛鍊,人類可減少疾病的發生,同時提升生活質素。

運動養生對人體的好處

增強體質

運動能暢通經絡氣血,強壯筋骨,調節五臟六腑機能,同時,運動亦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肌肉彈性,增強肌力。運動可改善人體代謝水平,促進人體脂肪分解,從而保持人體適當體重水平,減少患病風險。

預防衰老 延年益壽

中醫學認為陰陽失調、臟腑失調、氣血不足等會引起人體衰老。臨床上,衰老是以機體各臟腑的機能活動低下與失衡為主要特點。中醫的養生功法可以減慢人體的衰老過程,改善人體的代謝及臟腑生理功能,達到延年益壽。

安神益智

中醫運動養生的特點是動靜相兼,「靜」主要體現在養神益智,「動」是以軀體活動為主。透過調控意念來排除雜念,加上通過軀體的協調運動,達到調整大腦的功能。有研究顯示,運動可以提高大腦神經細胞活動的協調,從而提升注意力及大腦的工作效率。

美容養顏

運動養生的美顏作用,主要在於調動及激發人體內在臟腑經絡功能,使內在的精、氣、神充足,滋養於人體的顏面、皮膚,從而達到養顏美容的作用。

傳統養生功法介紹

  • 導引術 —— 「導引」來源於古代的舞蹈動作,實際上是一項以肢體運動為主,配合呼吸吐納的養生功法。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導引圖》記載了40多種姿勢,是先秦時代導引術的總結。
  • 五禽戲 —— 五禽戲是以形體運動為主,配合呼吸吐納及意念的導引類功法。五禽戲是東漢名醫華佗模仿鹿、熊、虎、猿、鳥五種禽獸的動作組編成的一套鍛鍊身體功法。鹿戲模仿鹿的奔馳,以靈活腰腿;熊戲模仿熊的倒臥翻滾,以暢通血脈;虎戲模仿虎的勇猛剛威,以增長氣力;猿戲模仿猿的攀援跳躍,以靈敏身手;鳥戲模仿鳥的展翅高飛,以悅心情。若能經常練習,便可達到祛病強身之效。
  • 太極拳 —— 太極拳是一種拳法與導引相結合的健身術。太極一詞源於《周易》,取其哲學理論為指導思想。太極圖圓柔連貫、陰陽合抱之勢為運動養生原則。宋人周敦頤《太極圖說》解釋:「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太極拳是依以上原理演化而來,因此具有動靜交融、上下相隨、內外協調、神形相濟、首尾連貫、周身運轉、簡便易行等特點。目前太極拳受到國家體委推廣,因此較其他功法普及。
  • 易筋經 —— 「易」者,變易、改變也;「筋」指筋肉;「經」指方法、規範。「易筋經」是通過形體的牽引伸展、伸筋撥骨來鍛鍊筋骨、筋膜,從而調節臟腑經絡,強身健體。易筋經相傳為印度達摩和尚所創。宋、元以前只限流傳於少林寺,自明、清以來才日益流行。

有關上述功法的修煉,建議在合資格人士指導下學習,詳情請諮詢註冊中醫師。

按摩養生

除了透過以上的養生保健功法鍛鍊身體外,我們亦可於日常生活中自行按摩以強身健體。按摩是運用手或肢體的技巧,按摩人體一定部位或穴位,從而達到防病保健及延年益壽目的。按摩保健非常方便簡單且安全有效,故此亦深受大眾市民歡迎。下列介紹幾種按摩保健方法以供大家參考:

按腎俞

用雙手搓熱,再以手掌上下來回按摩腎俞穴50-60次,兩側同時或交替進行。此法可於睡前或醒後進行,也可日常休息時操作。腎俞位於腰部,根據中醫理論,「腰為腎之府」,腎為先天之本,腎主骨藏精。因此每日用雙手按摩腰部,令腰部發熱,可以達到強壯腰腎,防治風濕腰痛、腎虛腰痛、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腰部疾患。
腎俞定位: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摩中脘

先將雙手搓熱,重疊放在中脘穴之上,順時針方向摩30次,然後再以同樣手法逆時針方向摩30次。中脘具有改善消化系統作用,故此適合改善納差、胃痛、腹痛、腹脹、泄瀉等有關消化系統等問題。
中脘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揉太陽

用兩手中指端,按兩側太陽穴旋轉揉動,先順時針轉,然後逆時針轉,各10-15次。此法具有醒腦清神的作用,對頭暈、頭痛、眼花、視力下降有防治作用。
太陽定位: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點晴明

用兩手食指指端分別點壓雙晴明穴,每次點壓約20次。此法可養睛明目,對防治近視有一定的作用。
晴明定位:在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擦頸百勞

雙手搓熱,以拇、食、中指拿捏頸百勞穴,再以全掌交替擦頸項部30次。頸項是人體經脈通往頭部和肢體的重要通道。此法可消除頸部疲勞、舒筋活絡、暢通氣血,對防治頸椎病、血管性頭痛及腦血管疾病有一定幫助。
頸百勞定位:頸百勞位於頸項部,當大椎直上2寸,後正中線旁開1寸。大椎為督脈穴,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椎棘下凹陷中。3

馬王堆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東郊,於1972-1974年發現西漢時期長沙國丞相利蒼、他的妻子辛追及家人三座漢墓,位置原為五代時期楚國君王馬殷及其家族的墓葬,故名為「馬王堆」。「馬王堆漢墓」是20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墓中出土三千多件文物及一具保存完好,史學家認為是辛追的女屍。

 

參考資料:

  1. 郭海英,《中醫養生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

 

備註: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
網頁:www.ucn.org.hk
Facebook:facebook.com/ucnch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