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兒童肥胖比率增近兩倍

0
1162
views

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本港兒童的飲食、睡眠、運動、打機習慣在新冠疫情期間全線失守,導致疫下兒童超重和肥胖的比率增1.8倍。

港兒科基金聯同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於2022年6月中完成一項有關新冠疫情對本港兒童生活及飲食習慣影響的網上問卷調查,成功訪問1,439名幼稚園或小學學生的家長,了解他們由2020年至今在家庭開支、子女生活習慣及健康上的改變。

疫情增加肥胖問題

疫情期間,兒童超重或肥胖比率較疫情前上升1.8倍;當中高小(9-13歲)兒童的超重和肥胖比率更由疫情前的7%增至24%。綜合調查結果,疫情期間兒童肥胖問題上升是由於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缺少運動,以及睡眠習慣改變而擾亂飲食規律。以下為主要發現:

  • 一半家長表示子女吃零食及喝含糖飲料的分量有所增加;近六成兒童甚至因為多吃零食而影響正餐。
  • 八成兒童減少了進行戶外運動,六成兒童則減少進行課餘活動。
  • 九成兒童增加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 四成兒童增加睡眠時間
  • 年紀較大的兒童出現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的比率較年幼的高

香港兒科基金秘書長王曉莉醫生表示:「疫下兒童缺乏正常校園及社交生活,更不能外出運動及遊玩,難免感到生活乏味,因而以打機、吃零食來消磨時間,睡眠規律變得紊亂。部分孩子更因此出現超重問題,身心健康同受影響。」

孩子未能適應復課

由於新冠疫情已持續逾兩年,期間香港停課長達450天,全港學生學習進度大受影響之餘,亦打亂了學童的生活及飲食規律,衍生出不少學童健康問題。疫情對家長亦帶來挑戰,調查顯示近三成受訪者在疫情期間的家庭每月總收入減少,但總支出增加,有63%受訪家庭表示購買食物的支出增加。不少兒童未能適應恢復面授課堂,開學後出現負面情緒,甚或抗拒回校。受訪家長中有兩成坦言對於子女需要重返校園及重新調整生活節奏感到茫然無助,有兩成家長壓力水平高達9-10度(10度最高)。由於父母與孩子的情緒相互影響,壓力水平較高的家長,其子女發脾氣的比率亦較高,因而受到父母責備,孩子的快樂指數下跌幅度更達35%。整體而言,兒童的健康指數在疫情期間下跌10%,快樂指數下跌21%。研究團隊建議從政策、校園及日常生活多方面著手,助兒童逐步重回「健康正軌」。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系主任李民瞻教授表示:「疫情下的生活習慣改變極大,對兒童的心理、社交及生活習慣帶來長遠的影響,甚至比染疫帶來的身體傷害更大,家長亦無所適從。當務之急,是要令兒童逐步重回健康正軌。」

調查顯示不少家長在疫情下為子女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以保持有規律及健康的生活。研究團隊建議,要協助兒童重回「健康正軌」,家長可先從校園生活及與子女在家相處的時間著手。至於曾感染新冠病毒病的兒童則需要額外支援,特別是出現長新冠症狀的群組,家長、老師和兒科醫生宜持續溝通,密切監測孩子的進展。

香港兒科基金董事局委員趙長成醫生提出,本港首要增設兒童事務專員,制定整全及長遠的兒童健康政策。對於現有的兒童事務委員會,應加強其職能,以更有效地預防、及早發現、監測及應對兒童健康危機。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