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易患胸主動脈瘤

0
2030
views

胸主動脈瘤是香港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多見於高血壓患者。胸主動脈瘤一旦併發主動脈撕裂或破裂,會導致生命危險,現時可使用手提心臟超聲波掃瞄器及早篩查患者,早作治療。

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證實,手提心臟超聲波掃瞄器(Pocket-size Mobile Echocardiographic Device,PME Device)可有效篩查胸主動脈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TAA),適合門診或一般診所的日常應用。研究團隊利用手提心臟超聲波掃瞄器進行全球最大型針對高血壓患者的胸主動脈瘤篩查,結果發現本港每100個高血壓患者,有7.5人患有胸主動脈瘤,當中以男性和長者為主。詳情已發表於國際期刊「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每年300人死於胸主動脈瘤

胸主動脈瘤並非腫瘤,而是一種血管病變。全球主動脈疾病中,最常見是動脈粥樣硬化,其次便是主動脈瘤。在香港,每年平均有1,400人因胸主動脈瘤入院,死亡個案達300宗。胸主動脈瘤是指位於胸腔的主動脈出現永久性擴張,其直徑相對於鄰近正常主動脈的直徑增加>50%,或直徑≥4.5厘米。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名譽臨床副教授黃鴻亮醫生解釋:「當胸腔的主動脈血管壁變薄弱,血液不斷將血管壁向外推,令其像氣球般膨脹,便形成胸主動脈瘤。萬一出現主動脈撕裂或破裂等併發症,病人會大量出血,甚至猝死。在這類情況下進行手術的難度極高,而且風險很大。主動脈瘤是無形殺手,九成半患者都沒有任何症狀。我們觀察到與主動脈相關的疾病個案有上升趨勢,由10年前的每年20例,增加至每年約90例。胸主動脈瘤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齡、男性、吸煙和使用可能影響免疫力的藥物。」

手提心臟超聲波掃瞄器便利篩查

由於胸主動脈瘤沒有明顯臨床症狀或表徵,傳統的身體檢查或未必能夠發現患者。電腦斷層掃描是現時診斷胸主動脈瘤的黃金標準檢測。

中大醫學院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系主任余俊豪教授表示:「雖然電腦斷層掃描是診斷胸主動脈瘤的黃金標準,但由於牽涉X光輻射、顯影劑,且成本高昂。以經胸壁超聲心動圖作為胸主動脈瘤的影像篩查工具是較佳的選擇,準確度達九成。較早有研究顯示,使用手提心臟超聲波掃瞄器可以提供即時的主動脈超聲波掃瞄,相對於經胸壁超聲心動圖有頗高靈敏度和特異性。歐洲心臟超聲心動圖學會已於2011年批准使用手提心臟超聲波掃瞄器為篩查用途。這有助醫生集中跟進患者的病情進展,提供及時的手術,預防出現主動脈剝離或破裂。」

華人患病率較高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於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期間,於附屬的高血壓診所招募了1,529名平均年齡62歲的華人高血壓患者參與研究。研究人員利用手提心臟超聲波掃瞄器為他們進行經胸壁超聲心電圖,量度主動脈各位置的直徑(大動脈竇、鼻管交界處、升主動脈,主動脈弓和降主動脈)。分析數據後得出以下結論:

  1. 研究群組的胸主動脈瘤患病率為7.5%(115人/ 1,529人)。
  2. 在115個患有胸主動脈瘤的病人中,有64個的主動脈直徑≥4.5厘米,73個局部的主動脈直徑與相鄰正常部位相比增加>50%,22個病人同時出現兩種情況。
  3. 胸主動脈瘤患者明顯年齡較大,而且較多為男性。超過一半年齡介乎65-85歲。
  4. 主動脈弓和遠端升主動脈是最常見出現主動脈瘤的部分,其次是主動脈竇。
  5. 38個主動脈直徑≥4.5厘米的患者接受了進一步的電腦斷層掃瞄作比對,當中35個確診為主動脈瘤,手提心臟超聲波掃瞄器檢測胸主動脈瘤的陽性預測值達92.1%。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李沛威教授表示:「我們的研究證實胸主動脈瘤隱形患者在香港的高血壓群組中非常普遍,而利用手提心臟超聲波掃瞄器為高血壓病人篩查胸主動脈瘤在臨床應用上是可行的。以此掃瞄器為每個病人進行完整的主動脈檢查約需十分鐘。醫生只要接受30分鐘培訓,並在監督下完成20-30個病例,就可以於臨床檢查時獨自應用。我們相信這種方法能及早發現胸主動脈瘤患者,從而進行早期手術干預或加強控制血壓。」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學院黃至生教授提醒市民要多加注意高血壓風險。「我們從學術文獻見到全球的胸主動脈瘤新病例愈來愈多。高血壓是最常見的風險因素之一。血壓愈高或不受控的時間愈長,出現併發症的機會和嚴重性就愈高。因此,我們強烈建議由18歲起,每兩年最少檢查一次血壓。此外,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亦有助預防和控制高血壓。」3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